第二章,污染防治第六条,产生尾矿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尾矿产生。贮存,运输、综合利用等全过程的污染防治责任制度,确定承担污染防治工作的部门和专职技术人员,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第七条。产生尾矿的单位和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尾矿环境管理台账.产生尾矿的单位应当在尾矿环境管理台账中如实记录生产运营中产生尾矿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综合利用等信息 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在尾矿环境管理台账中如实记录尾矿库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监测情况,污染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其落实情况等信息、尾矿环境管理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五年。其中尾矿库运营 管理单位的环境管理台账信息应当永久保存.产生尾矿的单位和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于每年1月31日之前通过全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平台填报上一年度产生的相关信息,第八条.产生尾矿的单位委托他人贮存,运输.综合利用尾矿.或者尾矿库运营 管理单位委托他人运输,综合利用尾矿的 应当对受托方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中约定污染防治要求,第九条,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的 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落实尾矿污染防治的措施,尾矿库选址、应当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河道湖泊行洪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建设尾矿库以及其他贮存尾矿的场所,第十条、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尾矿库实际情况.配套建设防渗.渗滤液收集、废水处理、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等污染防治设施、第十一条 尾矿库防渗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地质,水文等条件,并符合相应尾矿属性类别管理要求 尾矿库配套的渗滤液收集池.回水池,环境应急事故池等设施的防渗要求应当不低于该尾矿库的防渗要求,并设置防漫流设施。第十二条。新建尾矿库的排尾管道,回水管道应当避免穿越农田,河流.湖泊。确需穿越的,应当建设管沟,套管等设施。防止渗漏造成环境污染,第十三条 采用传送带方式输送尾矿的。应当采取封闭等措施,防止尾矿流失和扬散,通过车辆运输尾矿的.应当采取遮盖等措施。防止尾矿遗撒和扬散。第十四条,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产生尾矿的单位,应当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或者填报排污登记表 按照排污许可管理的规定排放尾矿及污染物 并落实相关环境管理要求。第十五条、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采取防扬散 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加强对尾矿库污染防治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防止尾矿污染环境、第十六条,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采取库面抑尘。边坡绿化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美化环境 第十七条。尾矿水应当优先返回选矿工艺使用 向环境排放的.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得与尾矿库外的雨水混合排放 并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污染物排放口 设立标志,依法安装流量计和视频监控。污染物排放口的流量计监测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五年。视频监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个月 第十八条,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建设地下水水质监测井,尾矿库上游,下游和可能出现污染扩散的尾矿库周边区域。应当设置地下水水质监测井 第十九条。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以及土壤污染状况监测和评估。排放尾矿水的,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在排放期间 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水污染物排放监测。排放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还应当每季度对受纳水体等周边环境至少开展一次监测,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依法公开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等相关信息、第二十条.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组织开展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 发现污染隐患的、应当制定整改方案,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于每年汛期前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污染隐患排查、第二十一条 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在环境监测等活动中发现尾矿库周边土壤和地下水存在污染物渗漏或者含量升高等污染迹象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及时阻止污染物泄漏,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根据调查与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修复等措施.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尾矿库周边土壤和地下水存在污染物渗漏或者含量升高等污染迹象的 应当及时督促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采取相应措施、第二十二条、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开展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编制.修订、备案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设并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设施 储备环境应急物资.定期组织开展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第二十三条,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尾矿库运营 管理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消除或者减轻事故影响、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本行政区域县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发现或者得知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应急处置、环境影响和损失调查,评估等工作.第二十四条、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在尾矿库封场期间及封场后,采取措施保证渗滤液收集设施、尾矿水排放监测设施继续正常运行,并定期开展水污染物排放监测.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 尾矿库的渗滤液收集设施,尾矿水排放监测设施应当正常运行至尾矿库封场后连续两年内没有渗滤液产生或者产生的渗滤液不经处理即可稳定达标排放,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在尾矿库封场后、采取措施保证地下水水质监测井继续正常运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续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直到下游地下水水质连续两年不超出上游地下水水质或者所在区域地下水水质本底水平。第二十五条 开展尾矿充填.回填以及利用尾矿提取有价组分和生产建筑材料等尾矿综合利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造成二次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