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第十二条 国家实施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加强规划,标准 监测等监督管理制度的衔接协调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提高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科技化 信息化水平.第十三条.国家优先将生态功能极重要 生态极敏感脆弱的海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或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的建设活动 应当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布局、严格遵守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不得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土空间规划、保护和科学合理地使用海域,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生态保护红线内人为活动的监督管理.定期评估保护成效,国务院有关部门,沿海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规划,应当依法进行包括海洋环境保护内容在内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四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机构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当与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组织实施其管理海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第十五条、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其管理海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状况 将其管理海域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报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后实施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应当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第十六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海洋环境质量标准,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海洋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海洋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海洋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海洋环境质量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国家鼓励开展海洋环境基准研究,第十七条、制定海洋环境质量标准,应当征求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专家和公众等的意见。提高海洋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性,海洋环境质量标准应当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适时修订,第十八条 国家和有关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应当将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对未完成海洋环境保护目标的海域。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暂停审批新增相应种类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会同有关部门约谈该地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约谈和整改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第十九条,国家加强海洋环境质量管控、推进海域综合治理 严格海域排污许可管理。提升重点海域海洋环境质量、需要直接向海洋排放工业废水.医疗污水的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单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的管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执行排污许可证关于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排放量,排放方式 排放去向和自行监测等要求 禁止通过私设暗管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以及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第二十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海洋环境状况和质量改善要求,会同国务院发展改革。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行政 渔业等部门和海警机构。划定国家环境治理重点海域及其控制区域 制定综合治理行动方案 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沿海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制定其管理海域的实施方案。因地制宜采取特别管控措施 开展综合治理,协同推进重点海域治理与美丽海湾建设 第二十一条。直接向海洋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缴纳环境保护税。向海洋倾倒废弃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倾倒费。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第二十二条,国家加强防治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对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落后设备,实行淘汰制度、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优先使用清洁低碳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 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防止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第二十三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制定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规范和标准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统一发布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定期组织对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查评价 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海洋资源调查和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发布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警报和公报。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和机构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监测,监视。第二十四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海警机构应当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供编制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所必需的入海河口和海洋环境监测、调查、监视等方面的资料.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向有关部门和海警机构提供与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有关的资料、第二十五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机构通过智能化的综合信息系统、为海洋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信息共享提供服务,国务院有关部门、海警机构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 推进综合监测,协同监测和常态化监测.加强监测数据,执法信息等海洋环境管理信息共享,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水平。第二十六条,国家加强海洋辐射环境监测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海洋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第二十七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减轻危害.及时向可能受到危害者通报,并向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和机构报告,接受调查处理、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减轻危害,第二十八条,国家根据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的需要、制定国家重大海上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海上溢油污染等应急机制。保障应对工作的必要经费、国家建立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编制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上溢油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全国船舶重大海上溢油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报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有关应急预案、在发生海洋突发环境事件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减轻危害。可能发生海洋突发环境事件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备和器材 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应急预案应当向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和机构备案、第二十九条.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和机构、有权对从事影响海洋环境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检查,在巡航监视中发现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时,应当予以制止并调查取证.必要时有权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报告有关部门或者机构处理、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者应当依法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 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和机构可以在海上实行联合执法。第三十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海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或者有关证据可能灭失或者被隐匿的,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和机构可以查封.扣押有关船舶.设施.设备 物品。第三十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有关部门和机构有权采取必要的措施。第三十二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机构建立向海洋排放污染物 从事废弃物海洋倾倒,从事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和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信用记录与评价应用制度、将相关信用记录纳入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页面正在加载中,点此刷新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