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5。预应力施工11 5.1,本节所指预应力类型为有粘结后张预应力。其他类型的预应力尚应符合其他有关规定.11,5 2,预埋管段的连接及管与端部承压板间的连接.必须连接牢固和严密,不得出现漏浆、埋管可用焊接,套管.管接头等方法连接。11、5,3,灌浆管与排气管的设置数量与位置应与设计人员商定,并应保证不堵塞.11,5.4。环形预应力埋管应按设计要求的半径弯制。弯制后的钢管不得出现裂缝和死弯、11.5,5,预埋管施工应符合以下质量要求 1.水平方向埋管在任意10m长度内。轴线位移允许偏差为20mm。2,竖向埋管,每个安装段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h,200、h为每段埋管长,3。端部承压板应垂直于埋管中线,11 5。6,预应力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 并应按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 5223或。预应力混凝土用钢铰线,GB.T、5224的规定 抽样检查验收.11 5.7.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按孔道实际长度加上两端锚具、张拉千斤顶,工具锚等的长度计算确定.下料严禁使用电、气焊切割,且不得被油污污染,11 5、8,孔道穿束宜采用后穿法,用于穿束的连接器和竖向穿束的预应力筋临时固定夹具均应进行负荷试验.其安全系数应大于2.5,11.5、9、预应力筋的锚具.夹具应有出厂合格证,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抽检验收,11。5.10,预应力筋的张拉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在伸长值校核的测定中,对于较长钢铰线的张拉。当千斤顶行程不够时 可进行重复张拉。其实际总伸长值为每次实测值之和.11。5 11.当设计有规定时 应在预应力筋正式张拉前进行孔道摩阻损失试验.试验的孔道应随机抽取或按设计规定.同类孔道的摩阻损失试验不应少于两根.孔 试验的条件和操作方法应与实际工作方法相同,试验时应采用一端张拉,另一端测定的方法。测定端设备可用经校验的压力传感器或千斤顶、试验结果应填写记录表,孔道摩阻损失值计算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或设计要求执行.孔道摩阻损失值应经设计认可后方能进行正式张拉 11 5。12。预应力筋张拉后.孔道宜尽快灌浆,灌浆前应先做水泥配合比和相应的灌浆工艺试验 以优化确定其配合比和灌浆参数、11、5.13。孔道灌浆应用纯水泥浆,水泥浆应采用标号不低于425号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其28d强度不应小于30N.mm2或设计规定 当需要改善灌浆性能时,水泥浆中可掺入对预应力筋无腐蚀作用的外加剂.掺入量由试验确定,11、5 14.水泥浆的流动度应满足工艺需要,水灰比最大不得超过0。45,搅拌后3h的泌水率宜控制在1.以内。最大不超过2,11,5。15,水泥浆应采用机械搅拌 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拌好的水泥浆停放时间不宜超过30min。11、5,16,灌浆时,每一工作班应取水泥浆试块一组,标准养护28d用于检验试块强度、试模尺寸采用7,07cm、7。07cm 7,07cm,宜用无底试模 11,5,17。每根水平孔道必须一次连续灌浆完成、灌浆机与孔道灌浆口应采用阀门连接、当水泥浆到达另一端时、应先封闭出浆口,继续加压 稍后关闭灌浆阀门 然后再停机、11、5,18.竖向孔道灌浆应由下向上进行。可采用接力灌浆或分段灌浆,分段灌浆时,两段连接处可由人工补浆后再继续上段灌浆.为保证孔道上端密实。还可采用二次压浆工艺或其他工艺、11、5、19 预应力筋的外露端。应在灌浆结束后 用C30混凝土封闭或按设计要求封闭,混凝土封闭施工时不得震动预应力筋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