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施工测量11、2,1,塔施工前.应根据塔结构的平面,体形和场地条件等因素.经计算制定施工测量方案,控制施工精度、减少累计误差。11。2 2,塔施工测量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测量控制网的布设 2 塔体中心线垂直度控制投测方法。3,高程投测方法.4,塔体日照变形观测方法。5,测量精度分析和仪器选择,11,2。3,塔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平面控制网应采用独立坐标系统,2,根据设计定位条件 施工方案和场地情况综合考虑网的布设.3。控制网应包含塔的主控轴线,网形宜采取中心辐射形 网中心与塔中心相重合,多肢形电视塔可采用三角形或多边形网、4、网的测距精度不应低于1、10000。测角精度不应低于20、11、2 4、塔体中心线的投测应符合以下规定 1,塔内投测中心线的高度小于100m时 可使用光学铅直仪 直接投测或分段接力投测 塔内投测中心线的高度大于100m时 应使用不同射程的激光铅直仪直接投测。其仪器的精度不应低于5、靶盘接受光斑核心直径不应大于10mm,2、在塔体结构较为封闭。且有线锤防振阻尼措施条件下。必要时可用重磅线锤在塔内投测中心线或结构大角垂线,且应用其他仪器测量作为验校。3。塔外投测中心线时,应使用多台经纬仪,或激光经纬仪、同时向上投测.经纬仪的精度不应低于2 且望远镜放大倍数不应低于30倍,仪器的安置点至塔中心的水平距离宜为塔高1。5,2倍.投测的视点应嵌固在混凝土塔身适宜的外表面上。并做永久性标志.4,混凝土塔身,混凝土桅杆等竖向筒体结构的中心线投测,必须考虑结构作用和日照变形影响。应在凌晨进行投测。无条件时,可采用分段建立相对工作基点.分段向上投测的方法.5,相对工作基点的建立。必须在无施工干扰和风力小于二级的条件下.在塔筒体近期所确定的最小日照变形时间区段内进行.相对工作基点间的高度距离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可定为筒体直径。或边长,的3,5倍,6,塔体施工每升高一次 都应有中心线投测记录、并应分阶段提供塔体中心线垂直偏差测量报告。工程竣工时.应提供完整的电视塔全高中心线垂直度测量报告.11、2,5,塔的标高测量应符合以下规定。1,塔的标高控制网应根据复核后的水准点或已知高程点引测,闭合差不应超过.n为测站数 或,L为测线长度、单位为km。2、引测的高程控制点 应在现场设三个深埋水准点,做法按有关规定执行。3,塔的标高竖向引测、宜从首层.0,000m标高开始,在适当楼层或整尺长度处设标高控制线,层间测量偏差不应超过士3mm.塔总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 H为塔总高度,单位为mm、11。2。6、混凝土电视塔施工应进行日照变形观测.日照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观测期的混凝土筒壁温度分布值.大气温度以及风速值 2.引测处的筒体中心点在各记录时刻偏离中心线的位移值和方向记录,3。观测成果报告及观测期塔体日照变形曲线。即位移一时间曲线.11。2.7。日照变形的观测,应事先制定方法和程序、观测频率应视塔的结构部位,施工进度,季节和气候变化而定。一般从塔身100m高度以上开始.或当H d 5时。H为筒体施工高度,d为筒体平均直径 每升高20m或每月观测一次.每次观测周期以一昼夜为宜,或根据需要而定。在观测期内应每隔1h观测记录一次日照变形的有关数据.11,2、8。日照变形观测可采用激光铅直仪法或经纬仪前方交汇法,具体技术要求应按建筑变形测量的有关规定执行,11。2、9,施工中和竣工后 应由业主委托专业勘测单位对电视塔进行系统的建筑变形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