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防雷与接地8.4 1.本规范仅对数据中心接地的特殊性作出规定,在进行机房防雷和接地设计时 除应符合本规范的相关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的有关规定,如数据中心内各级配电系统浪涌保护器的设计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的有关规定执行,8.4.2 保护性接地包括.防雷接地、防电击接地 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等,功能性接地包括,交流工作接地 直流工作接地,信号接地等、关于电子信息设备信号接地的电阻值。IEC有关标准及等同或等效采用IEC标准的国标均未规定接地电阻值的要求。只要实现了高频条件下的低阻抗接地和等电位联结即可.当与其他接地系统联合接地时 按其他接地系统接地电阻的最小值确定 若防雷接地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其余几种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其中最小值.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要求采取防止反击措施.8,4 3。为了减小环路中的感应电压、单独设置接地线的电子信息设备的供电线路与接地线应尽可能地同路径敷设,同时为了防止干扰,接地线应与其他接地线绝缘,8,4。4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对数据中心内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做电位联结及接地是为了降低或消除这些金属部件之间的电位差 是对人员和设备安全防护的必要措施。如果这些金属之间存在电位差.将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因此。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不应存在对地绝缘的孤立导体。8、4 5。对电子信息设备进行等电位联结是保障人身安全,保证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避免电磁干扰的基本要求。电子信息设备有两个接地 一个是为电气安全而设置的保护接地 另一个是为实现其功能性而设置的信号接地,按IEC标准规定。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一个建筑物电气装置内只允许存在一个共用的接地装置 并应实施等电位联结,这样才能消除或减少电位差,对电子信息设备也不例外、其保护接地和信号接地只能共用一个接地装置、不能分接不同的接地装置.在TN,S系统中,设备外壳的保护接地和信号接地是通过连接PE线实现接地的、S型 星形结构.单点接地。等电位联结方式适用于易受干扰的频率在0 30kHz,也可高至300kHz,的电子信息设备的信号接地、从配电箱PE母排放射引出的PE线兼作设备的信号接地线.同时实现保护接地和信号接地.对于C级数据中心中规模较小。建筑面积100m2以下,的主机房、电子信息设备可以采用S型等电位联结方式,M型,网形结构、多点接地,等电位联结方式适用于易受干扰的频率大于300kHz 也可低至30kHz,的电子信息设备的信号接地,电子信息设备除连接PE线作为保护接地外。还采用两条。或多条.不同长度的导线尽量短直地与设备下方的等电位联结网格连接 大多数电子信息设备应采用此方案实现保护接地和信号接地、SM混合型等电位联结方式是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组合 可以同时满足高频和低频信号接地的要求,具体做法为设置一个等电位联结网格。以满足高频信号接地的要求,再以单点接地方式连接到同一接地装置,以满足低频信号接地要求,8、4.6.要求每台电子信息设备有两根不同长度的连接导体与等电位联结网格连接的原因是,当连接导体的长度为干扰频率波长的1。4或其奇数倍时。其阻抗为无穷大.相当于一根天线,可接收或辐射干扰信号 而采用两根不同长度的连接导体,可以避免其长度为干扰频率波长的1,4或其奇数倍,为高频干扰信号提供一个低阻抗的泄放通道。8,4,7.等电位联结网格的尺寸取决于电子信息设备的摆放密度.机柜等设备布置密集时 成行布置,且行与行之间的距离为规范规定的最小值时、网格尺寸宜取小值 600mm。600mm 设备布置宽松时 网格尺寸可视具体情况加大.目的是节省铜材,参见图3.图3.等电位联结带与等电位联结网格8 4,9 我国电力系统常用的接地方式分为两大类、即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和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非有效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不接地,谐振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谐振。低电阻接地 高电阻接地系统。有效接地系统在电压6kV,35kV时为低电阻接地系统,3kV,10kV柴油发电机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与线路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数值有关.由于数据中心10kV电气设备及电缆数量有限,其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一般不超过30A、故柴油发电机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不接地系统、当常用电源采用低电阻接地系统。某一回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保护电器动作跳闸不影响数据中心运行时.柴油发电机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可选择低电阻接地系统。当多台柴油发电机组并列运行.接地方式采用其中一台机组接地时。应核算接地电阻的流通容量、8,4。10.当多台柴油发电机组并列运行时.为减少中性导体中的环流.采用中性点经电抗器接地 或采用其中一台机组接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