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源 更多>
第二章.预防,康复和医疗.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强化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环境保护。交通安全.防灾减灾 安全预警等措施,预防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第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宣传,普及母婴保健和预防残疾的知识.引导待孕夫妇参加免费孕前检查,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及应急处理和医疗急救机制,健全以社区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残疾预防体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孕妇提供孕期保健服务.经产前诊断发现胎儿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或者有严重缺陷的 向夫妻双方说明情况,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意见、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残疾报告制度。每年向社会公布主要数据.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新出生的残疾婴儿建档立卡 及时向县,市 区.人民政府卫生、人口计划生育等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报告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内容.对参加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残疾人,其医疗康复项目所需费用按照有关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支付,并逐步扩大、提高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所需费用的支付范围和标准、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新生婴儿基本病种筛查机制和残疾儿童早期康复干预制度 卫生,民政等有关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完善医疗康复服务网络、实施抢救性康复救助工作。所需费用按照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支付。不足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助,第二十条.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康复机构服务和康复技术地方标准。规范服务管理,建立康复定点机构认证制度.按照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康复机构纳入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支付定点机构和工伤康复定点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至少举办一所骨干型,标准化的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作为残疾人康复科研和服务基地 县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康复医学科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根据康复服务需求设立康复室或者康复站,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专业指导,为残疾人开展康复服务,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纳入全科医生培训和服务内容 并将康复知识培训纳入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按照国家规定实施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准入制度.残疾人教育机构、福利性单位等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康复专业技术人员 指导残疾人康复训练.第二十二条.公立医疗机构应当对残疾人就医费用实行减免优惠。对就医的残疾人 二级以上综合公立医疗机构免收挂号 诊查、急诊观察床位等费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收一般诊疗。出诊等费用,减收费用的检查治疗项目由医疗卫生机构确定,减收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制度、对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后仍有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救助、对享受城乡医疗救助的贫困残疾人.其住院费用在政策范围内的自付部分救助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五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定期免费服药范围。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急发性精神病患者及时实施医疗救助。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