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交通事故处理。第四十八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第四十九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 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第五十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损害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急救预案.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第五十一条、处理交通事故所需的检验。鉴定项目.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承担的、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需要委托专门机构进行检验,鉴定的,检验,鉴定费用由当事人按事故责任比例承担,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报告和申请定损。保险公司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约定及时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一 当事人依法自行协商处理未造成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二、仅造成自身车辆损失的单方交通事故。第五十三条、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损失超出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部分。按照各自过错比例分担损害赔偿责任.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 财产损失的 按照各自过错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四条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损失超出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 减轻机动车一方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四十的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 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五条,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随车人。单位负责人。车辆所有人或者经营管理人知情的.应当报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车辆维修单位承修外观损坏车辆时、应当登记送修人身份证明及车辆牌号 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 记录外观损坏部位和损坏程度、登记资料至少保存六个月 发现有交通事故逃逸嫌疑的车辆。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因调查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的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查阅或者复制机动车维修企业的车辆维修记录、道路收费站以及其他有关单位记载过往车辆信息的资料。有关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并无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