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救援机制 加强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储备.根据当地实际合理规划和建设区域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整合当地应急救援资源,建立装备先进、反应快速、具有专业救援能力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程度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第四十六条,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障应急救援的需要 也可以委托就近的专业应急救援组织提供应急救援服务 第四十七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事故现场有关人员.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有关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按照法定的期限,程序。内容报告,不得迟报 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发生单位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证据,需要移动现场物品的 应当作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证物.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隐瞒生产安全事故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导致无法查明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和责任的.按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予以处理,第四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应当根据事故等级和涉险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科学制定现场救援方案,组织抢险救援、监控重大危险源。防止发生次生和衍生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可能发生更大危险或者危害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主要指挥人员可以决定暂停或者终止抢险救援 可能危及周边人员安全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人员疏散。撤离和安置 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协助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紧急情况下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决定依法征调或者征用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备,设施,器材等用于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援工作,事后及时归还并按照规定给予补偿.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事故等级依法成立事故调查组并组织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事故调查组应当查清事故经过,原因和损失、认定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和对事故发生单位及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及其他有关人员应当如实提供相关资料,不得编造、篡改,毁弃与事故有关的原始资料.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配合事故调查工作,并根据事故调查的需要.提供有关资料,第五十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需要抢救治疗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抢救治疗并支付医疗救治,事故救援.善后处理。险情处置等必要费用,并依法给予赔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死亡者家属除依法获得工伤保险牢I。偿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向其一次性支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赔偿金.工伤保险辛1,偿和生产安全事故死亡赔偿金的总额,含无工伤保险补偿,不得低于本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二十倍。第五十一条,公安.消防,铁路,民航。交通.卫生,建设。国防科技。质量技术监督,农业机械.旅游,煤炭 煤矿安全监察等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单位应当每月将本部门 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