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法律责任。第三十二条。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缴纳或者未按规定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的 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缴纳。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未缴金额千分之二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失业保险基金,拒不缴纳的 地方税务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单位不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或者不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 致使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单位应当按照本条例有关规定如数赔偿由此给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员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三十三条 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有关的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在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时。未按规定书面告知其享有失业保险待遇权利 或者未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证明的。二,未按规定公布本单位失业保险费缴纳情况 或者未及时向提出查询要求的职工提供失业保险费缴纳情况的,前款所列行为属单位负责人故意指使的、对单位负责人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三十四条、虚报.冒领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失业保险费用的 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追回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以虚报、冒领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五条、单位,职工和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员对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征缴失业保险费有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对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失业保险金,生活补助费及其他失业保险补助费用有争议的,可以要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协调处理,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第三十六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 不为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和求职登记手续的,二 未按规定为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或者生活补助费的 三,未按规定为职工或者失业人员办理失业保险转迁手续、或者违反规定程序办理的,四。未按规定出具缴费凭证,或者提供单位缴费数额和参保职工名单的,五、未按规定履行失业保险费用征收和失业保险待遇发放等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第三十七条.单位和个人挪用失业保险基金的、由有关部门追回款项 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入失业保险基金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