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预算编制第十九条、预算法第三十一条所称预算草案,是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未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第二十条 预算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所称绩效评价,是指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 依据规范的程序,对预算资金的投入.使用过程、产出与效果进行系统和客观的评价,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规定作为改进管理和编制以后年度预算的依据.第二十一条,预算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所称预算支出标准,是指对预算事项合理分类并分别规定的支出预算编制标准 包括基本支出标准和项目支出标准.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根据财政部制定的预算支出标准。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力状况等、制定本地区或者本级的预算支出标准、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于每年6月15日前部署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规定报表格式,编报方法,报送期限等.第二十三条。中央各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财政部的部署.结合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组织编制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的预算草案。中央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草案的审核 并汇总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草案。按照规定报财政部审核.第二十四条.财政部审核中央各部门的预算草案,具体编制中央预算草案 汇总地方预算草案或者地方预算,汇编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第二十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财政部的部署。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本行政区域编制预算草案的要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于每年6月30日前部署本行政区域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规定有关报表格式。编报方法。报送期限等.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各部门应当根据本级政府的要求和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部署.结合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组织编制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的预算草案,按照规定报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审核、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审核本级各部门的预算草案,具体编制本级预算草案、汇编本级总预算草案 经本级政府审定后.按照规定期限报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汇总的本级总预算草案或者本级总预算 应当于下一年度1月10日前报财政部.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审核本级各部门的预算草案时、发现不符合编制预算要求的.应当予以纠正.汇编本级总预算草案时 发现下级预算草案不符合上级政府或者本级政府编制预算要求的。应当及时向本级政府报告,由本级政府予以纠正、第二十九条,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收入预算草案时,应当征求税务,海关等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的意见 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提供下一年度预算收入征收预测情况.第三十条、财政部门会同社会保险行政部门部署编制下一年度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编制下一年度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报本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审核汇总,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草案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会同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具体编制,财政部门负责审核并汇总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第三十一条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依照预算法和本条例规定.制定本级预算草案编制规程.第三十二条.各部门,各单位在编制预算草案时,应当根据资产配置标准.结合存量资产情况编制相关支出预算,第三十三条,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编制内容包括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地方上解收入,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其他调入资金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编制内容包括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央政府债务余额的限额应当在本级预算中单独列示。第三十四条、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编制内容包括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上级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级上解收入 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其他调入资金 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编制内容包括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对下级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第三十五条,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编制内容包括本级政府性基金各项目收入。上一年度结余、地方上解收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编制内容包括本级政府性基金各项目支出、对地方的转移支付 调出资金 第三十六条,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编制内容包括本级政府性基金各项目收入,上一年度结余,下级上解收入,上级转移支付,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编制内容包括本级政府性基金各项目支出 上解上级支出,对下级的转移支付,调出资金,第三十七条,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编制内容包括本级收入。上一年度结余,地方上解收入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编制内容包括本级支出,向一般公共预算调出资金。对地方特定事项的转移支付。第三十八条。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编制内容包括本级收入,上一年度结余.上级对特定事项的转移支付、下级上解收入、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编制内容包括本级支出,向一般公共预算调出资金、对下级特定事项的转移支付,上解上级支出。第三十九条 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支出编制内容包括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各项收入和支出.第四十条,各部门 各单位预算收入编制内容包括本级预算拨款收入。预算拨款结转和其他收入,各部门 各单位预算支出编制内容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编列到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应当编列到款.第四十一条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项目支出管理,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项目支出预算评审制度、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规定开展预算评审,项目支出实行项目库管理 并建立健全项目入库评审机制和项目滚动管理机制,第四十二条。预算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所称余额管理、是指国务院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债务的余额限额内.决定发债规模,品种,期限和时点的管理方式,所称余额 是指中央一般公共预算中举借债务未偿还的本金。第四十三条。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债务限额,由财政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批准的总限额内 根据各地区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并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需要、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债务余额不得突破国务院批准的限额、第四十四条,预算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所称举借债务的规模,是指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限额的总和,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一般债务是指列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公益性事业发展的一般债券,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外国政府和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转贷债务、专项债务是指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用于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的专项债券,第四十五条,省 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依照国务院下达的本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提出本级和转贷给下级政府的债务限额安排方案 报本级政府批准后 将增加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 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接受转贷并向下级政府转贷的政府应当将转贷债务纳入本级预算管理、使用转贷并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政府.应当将转贷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 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统一管理本地区政府债务,第四十六条。国务院可以将举借的外国政府和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转贷给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国务院向省 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转贷的外国政府和国际经济组织贷款.省,自治区 直辖市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应当纳入本级预算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未能按时履行还款义务的,国务院可以相应抵扣对该地区的税收返还等资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以将国务院转贷的外国政府和国际经济组织贷款再转贷给下级政府 第四十七条,财政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组织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状况,对债务高风险地区提出预警 并监督化解债务风险。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应当按照本年度转移支付预计执行数的一定比例将下一年度转移支付预计数提前下达至下一级政府,具体下达事宜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办理,除据实结算等特殊项目的转移支付外,提前下达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预计数的比例一般不低于90、提前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预计数的比例一般不低于70,其中。按照项目法管理分配的专项转移支付 应当一并明确下一年度组织实施的项目,第四十九条.经本级政府批准,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可以设置预算周转金.额度不得超过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1,年度终了时。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可以将预算周转金收回并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第五十条,预算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所称结转资金、是指预算安排项目的支出年度终了时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因故未执行但下一年度需要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是指预算安排项目的支出在下一年度终了时仍未用完的资金。预算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所称结余资金、是指年度预算执行终了时.预算收入实际完成数扣除预算支出实际完成数和结转资金后剩余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