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执业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或者未经备案,不得开展诊疗活动,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执业,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必须将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诊疗科目 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或者备案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工作 必须佩带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第三十条.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第三十一条.未经医师,士,亲自诊查病人 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书或者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未经医师,士、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或者死产报告书 第三十二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 并取得其明确同意、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 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 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第三十四条,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患者的特殊诊治和处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第三十五条、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药品管理,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必须按照人民政府或者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详列细项,并出具收据 第三十七条,医疗机构必须承担相应的预防保健工作 承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第三十八条。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