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取水许可的审查和决定.第十四条,取水许可实行分级审批。下列取水由流域管理机构审批 一.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滦河 珠江、松花江,辽河 金沙江,汉江的干流和太湖以及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河流 湖泊的指定河段限额以上的取水,二,国际跨界河流的指定河段和国际边界河流限额以上的取水,三 省际边界河流。湖泊限额以上的取水、四.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取水、五 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大型建设项目的取水.六,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 河段,湖泊内的取水。前款所称的指定河段和限额以及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河段.湖泊.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其他取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第十五条。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者签订的协议是确定流域与行政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的依据、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尚未制定水量分配方案或者尚未签订协议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由流域管理机构根据流域水资源条件.依据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和水中长期供求规划 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取水现状及供需情况、商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 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设区的市、县.市。行政区域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由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结合各地取水现状及供需情况制定 并报流域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六条 按照行业用水定额核定的用水量是取水量审批的主要依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检验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行业用水定额的制定负责指导并组织实施,尚未制定本行政区域行业用水定额的.可以参照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用水定额执行 第十七条。审批机关受理取水申请后,应当对取水申请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综合考虑取水可能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决定是否批准取水申请。第十八条.审批机关认为取水涉及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听证的 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取水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害关系的 审批机关在作出是否批准取水申请的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 利害关系人 申请人 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的.审批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因取水申请引起争议或者诉讼的.审批机关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中止审批程序.争议解决或者诉讼终止后.恢复审批程序、第十九条、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取水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决定批准的 应当同时签发取水申请批准文件,对取用城市规划区地下水的取水申请。审批机关应当征求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并转送取水审批机关,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审批期限、不包括举行听证和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所需的时间、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 并在作出不批准的决定时,书面告知申请人不批准的理由和依据.一 在地下水禁采区取用地下水的、二 在取水许可总量已经达到取水许可控制总量的地区增加取水量的,三,可能对水功能区水域使用功能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取水、退水布局不合理的。五、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时 建设项目自备取水设施取用地下水的。六 可能对第三者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产生重大损害的,七。属于备案项目、未报送备案的.八 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审批的取水量不得超过取水工程或者设施设计的取水量。第二十一条,取水申请经审批机关批准。申请人方可兴建取水工程或者设施,需由国家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 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的,项目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该建设项目,第二十二条 取水申请批准后3年内。取水工程或者设施未开工建设.或者需由国家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未取得国家审批,核准的 取水申请批准文件自行失效 建设项目中取水事项有较大变更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并重新申请取水。第二十三条 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竣工后,申请人应当按照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取水审批机关报送取水工程或者设施试运行情况等相关材料,经验收合格的,由审批机关核发取水许可证。直接利用已有的取水工程或者设施取水的,经审批机关审查合格,发给取水许可证,审批机关应当将发放取水许可证的情况及时通知取水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并定期对取水许可证的发放情况予以公告,第二十四条。取水许可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名称,姓名,二,取水期限,三、取水量和取水用途 四,水源类型。五。取水。退水地点及退水方式,退水量,前款第。三,项规定的取水量是在江河.湖泊。地下水多年平均水量情况下允许的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最大取水量,取水许可证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审批机关核发取水许可证只能收取工本费,第二十五条、取水许可证有效期限一般为5年 最长不超过10年,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45日前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原审批机关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 作出是否延续的决定。第二十六条.取水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变更取水许可证载明的事项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原审批机关申请、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办理有关变更手续.第二十七条,依法获得取水权的单位或者个人.通过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改革工艺 节水等措施节约水资源的,在取水许可的有效期和取水限额内,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可以依法有偿转让其节约的水资源.并到原审批机关办理取水权变更手续、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