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审。查、第十九条,规章送审稿由法制机构负责统一审查.法制机构主要从以下方面对送审稿进行审查.一、是否符合本条例第三条 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的规定。二.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三.是否与有关规章协调 衔接 四 是否正确处理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对规章送审稿主要问题的意见,五、是否符合立法技术要求 六。需要审查的其他内容、第二十条,规章送审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制机构可以缓办或者退回起草单位、一,制定规章的基本条件尚不成熟或者发生重大变化的,二、有关机构或者部门对规章送审稿规定的主要制度存在较大争议,起草单位未与有关机构或者部门充分协商的、三.未按照本条例有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四.上报送审稿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 第二十一条、法制机构应当将规章送审稿或者规章送审稿涉及的主要问题发送有关机关,组织和专家征求意见 法制机构可以将规章送审稿或者修改稿及其说明等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第二十二条 法制机构应当就规章送审稿涉及的主要问题、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听取基层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第二十三条.规章送审稿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的、法制机构应当进行论证咨询 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咨询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委托研究等多种形式。规章送审稿涉及重大利益调整或者存在重大意见分歧,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有较大影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起草单位在起草过程中未举行听证会的。法制机构经本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举行听证会.举行听证会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程序组织。第二十四条 有关机构或者部门对规章送审稿涉及的主要措施.管理体制.权限分工等问题有不同意见的,法制机构应当进行协调。力求达成一致意见.对有较大争议的重要立法事项,法制机构可以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 社会组织进行评估。经过充分协调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法制机构应当将主要问题、有关机构或者部门的意见和法制机构的意见及时报本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领导协调,或者报本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决定.第二十五条.法制机构应当认真研究各方面的意见。与起草单位协商后.对规章送审稿进行修改。形成规章草案和对草案的说明。说明应当包括制定规章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确立的主要措施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情况等,规章草案和说明由法制机构主要负责人签署、提出提请本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有关会议审议的建议,第二十六条。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的规章草案。由法制机构主要负责人签署。提出提请本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有关会议审议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