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经营管理第十六条、为船舶提供岸电。燃物料 生活品供应 水上船员接送及船舶污染物 含油污水 残油、洗舱水,生活污水及垃圾、接收 围油栏供应服务等船舶港口服务的单位。港口设施设备和机械租赁维修业务的单位以及港口理货业务经营人.应当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备案情况档案,从事船舶港口服务 港口设施设备和机械租赁维修的经营人以及港口理货业务经营人名称 固定经营场所 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等事项发生变更或者终止经营的,应当在变更或者终止经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备案,第十七条,港口理货业务经营人不得兼营港口货物装卸经营业务和仓储经营业务。第十八条,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应当保证港口公用基础设施的完好、畅通 港口经营人.港口理货业务经营人以及从事船舶港口服务、港口设施设备和机械租赁维修的经营人应当按照核定的功能使用和维护港口经营设施,设备.并使其保持正常状态,为国际航线船舶服务的码头,包括过驳锚地,浮筒。应当具备对外开放资格。第十九条,港口经营人应当落实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配置责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港口接收设施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的衔接、不得拒绝接收船舶送交的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鼓励港口经营人优先使用清洁能源或者新能源的设施设备.并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港口作业过程造成污染 第二十条.港口经营人变更或者改造码头 客运站、堆场、仓库,储罐.岸电和污水预处理设施等固定经营设施.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履行相应手续。依照有关规定无需经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的、港口经营人应当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第二十一条.港口经营人,港口理货业务经营人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依法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建立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并严格落实治理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如实记录相关情况.确保安全生产,港口经营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港口大型机械防阵风防台风措施,第二十二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按照码头竣工验收确定的泊位性质和功能接靠船舶,不得超过码头靠泊等级接靠船舶.但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规定接靠满足相关条件的减载船舶除外、第二十三条,港口经营人不得安排超过船舶载、乘,客定额数量的旅客上船、港口经营人不得装载超过最大营运总质量的集装箱.不得超出船舶,车辆载货定额装载货物。沿海港口经营人不得为超出航区的内河船舶提供货物装卸服务。港口经营人应当配合海事管理机构做好恶劣天气条件下船舶靠离泊管理 第二十四条、港口作业委托人应当向港口经营人如实提供其身份信息以及货物和集装箱信息 不得在委托作业的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货物和禁止运输的物品,不得匿报 谎报危险货物和禁止运输的物品,未提供上述信息的 港口经营人不得接受港口作业委托 港口经营人收到实名举报或者相关证据证明港口作业委托人涉嫌在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货物或者将危险货物匿报.谎报为普通货物的、应当对相关货物进行检查,港口经营人发现存在上述情形或者港口作业委托人不接受检查的,应当拒绝提供港口服务,并按照规定及时将核实情况向海事管理机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危险货物装卸作业前,船舶应当向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提供船舶适装证书,对于不符合船舶适装证书所明确的危险货物范围的、港口经营人不得安排装卸作业,第二十五条,从事港口旅客运输服务的经营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安全.消防 救生以及反恐防范设施设备,配备安全检查人员和必要的安全检查设施设备,对登船旅客及其携带或者托运的行李、物品以及滚装车辆进行安全检查.落实旅客实名制相关要求.保证旅客基本生活用品的供应,保持安全,快捷 良好的候船条件和环境。旅客或者滚装车辆拒绝接受安全检查或者携带国家规定禁止上船物品的 不得上船、在港区内从事水上船员接送服务的,应当使用符合相关要求的船舶.第二十六条,港口经营人应当优先安排突发事件处置.关系国计民生紧急运输和国防建设急需物资及人员的港口作业、政府在紧急情况下征收征用港口设施,港口经营人应当服从指挥.港口经营人因此而产生费用或者遭受损失的。下达征收征用任务的机关应当依法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第二十七条,在旅客严重滞留或者货物严重积压阻塞港口的紧急情况下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措施进行疏港,港口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直接采取措施,进行疏港,港口内的单位.个人及船舶、车辆应当服从疏港指挥。第二十八条、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制定可能危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港口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旅客紧急疏散和救援预案以及预防自然灾害预案。建立健全港口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前款规定制定的各项预案应当予以公布.并报送省级交通运输.港口,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港口经营人 港口理货业务经营人应当依法制定本单位的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旅客紧急疏散和救援预案以及预防自然灾害预案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配备应急物资。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修订相关预案等组织保障措施,港口经营人、港口理货业务经营人按照前款规定制定的各项预案应当与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制定的预案做好衔接、并报送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港口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备案,第三十条,港口经营人 港口理货业务经营人以及从事船舶港口服务、港口设施设备和机械租赁维修的经营人从事港口经营和理货等业务 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服务标准和规范的规定、依法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公正 准确地办理港口经营和理货等业务。为客户提供公平,良好的服务。第三十一条,港口经营人,港口理货业务经营人以及从事船舶港口服务的经营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港口经营价格和收费的规定,应当在其经营场所公布经营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并通过多种渠道公开。使用国家规定的港口经营票据 第三十二条、港口经营人.港口理货业务经营人以及从事船舶港口服务.港口设施设备和机械租赁维修的经营人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排挤竞争对手.限制或者妨碍公平竞争,不得对具有同等条件的服务对象实行歧视。不得以任何手段强迫他人接受其提供的港口服务,第三十三条,从事港口拖轮业务的经营人。应当公布所经营拖轮的实时状态.供船舶运输经营人自主选择。第三十四条。港口经营人、港口理货业务经营人以及从事船舶港口服务、港口设施设备和机械租赁维修的经营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港口经营人。港口理货业务经营人以及从事船舶港口服务 港口设施设备和机械租赁维修的经营人摊派或者违法收取费用,港口经营人 港口理货业务经营人以及从事船舶港口服务、港口设施设备和机械租赁维修的经营人有权拒绝违反规定收取或者摊派的各种费用.第三十五条,港口经营人 港口理货业务经营人以及从事船舶港口服务.港口设施设备和机械租赁维修的经营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及时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如实提供港口统计资料及有关信息、各级交通运输,港口 主管部门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交通运输部和上级交通运输,港口、主管部门报送港口统计资料和相关信息。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建设港口管理信息系统 上述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为港口经营人,港口理货业务经营人以及从事船舶港口服务 港口设施设备和机械租赁维修的经营人保守商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