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食品出口第三十八条、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其出口食品符合进口国家。地区,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有特殊要求的。还应当符合国际条约,协定的要求,进口国家 地区,暂无标准。合同也未作要求,且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协定无相关要求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其出口食品符合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第三十九条。海关依法对出口食品实施监督管理,出口食品监督管理措施包括 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备案、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企业核查,单证审核。现场查验、监督抽检,口岸抽查,境外通报核查以及各项的组合 第四十条,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应当向所在地海关备案,海关总署统一公布原料种植、养殖场备案名单、备案程序和要求由海关总署制定,第四十一条 海关依法采取资料审查,现场检查。企业核查等方式、对备案原料种植,养殖场进行监督 第四十二条、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向住所地海关备案.备案程序和要求由海关总署制定.第四十三条.境外国家.地区,对中国输往该国家.地区 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注册管理且要求海关总署推荐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须向住所地海关提出申请,住所地海关进行初核后报海关总署。海关总署结合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以及住所地海关初核情况组织开展对外推荐注册工作.对外推荐注册程序和要求由海关总署制定。第四十四条,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可追溯的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保证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确保出口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持续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要求,进口国家。地区 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国际条约、协定有特殊要求的、还应当符合相关要求。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供应商评估制度,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生产记录档案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出口食品追溯制度和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 相关记录应当真实有效 保存期限不得少于食品保质期期满后6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第四十五条,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出口食品包装和运输方式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第四十六条,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在运输包装上标注生产企业备案号.产品品名.生产批号和生产日期 进口国家.地区。或者合同有特殊要求的,在保证产品可追溯的前提下,经直属海关同意。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可以调整前款规定的标注项目,第四十七条.海关应当对辖区内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包括日常监督检查和年度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可以采取资料审查 现场检查.企业核查等方式,并可以与出口食品境外通报核查.监督抽检,现场查验等工作结合开展.第四十八条、出口食品应当依法由产地海关实施检验检疫、海关总署根据便利对外贸易和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工作需要 可以指定其他地点实施检验检疫,第四十九条.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出口商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海关总署规定 向产地或者组货地海关提出出口申报前监管申请。产地或者组货地海关受理食品出口申报前监管申请后。依法对需要实施检验检疫的出口食品实施现场检查和监督抽检,第五十条,海关制定年度国家出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并组织实施,第五十一条。出口食品经海关现场检查和监督抽检符合要求的,由海关出具证书、准予出口 进口国家 地区、对证书形式和内容要求有变化的、经海关总署同意可以对证书形式和内容进行变更,出口食品经海关现场检查和监督抽检不符合要求的.由海关书面通知出口商或者其代理人,相关出口食品可以进行技术处理的,经技术处理合格后方准出口。不能进行技术处理或者经技术处理仍不合格的 不准出口,第五十二条.食品出口商或者其代理人出口食品时应当依法向海关如实申报 第五十三条。海关对出口食品在口岸实施查验 查验不合格的.不准出口、第五十四条.出口食品因安全问题被国际组织,境外政府机构通报的。海关总署应当组织开展核查.并根据需要实施调整监督抽检比例。要求食品出口商逐批向海关提交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撤回向境外官方主管机构的注册推荐等控制措施,第五十五条、出口食品存在安全问题。已经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出口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害发生,并向所在地海关报告.第五十六条,海关在实施出口食品监督管理时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向同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食品安全主管部门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