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 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公众健康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绵阳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绵阳市行政区域内的河流。湖泊.湿地,水库、塘堰.渠道等地表水体,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第三条 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第四条,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水污染.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落实本区域内水环境保护措施,开展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协调督促处理、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开展本区域内的水环境保护工作,鼓励村,居.民委员会通过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引导村、居、民参与水污染防治工作、第五条.市 县。市.区 人民政府应当加大水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 创新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污染防治.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水行政 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 自然资源和规划.卫生健康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第七条.市 县。市、区,乡,镇、应当建立健全河湖长制 分级分段组织 领导,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河流,湖泊、湿地,水库。渠道等的水资源保护 水域岸线管理 水污染防治 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村级巡河员制度.可以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安排专职巡河员,第八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实行统一监测,协同治理,应急联动 信息共享。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跨市域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加强水生态环境信息交流和共享,依法开展水生态环境监测,执法,应急处置等合作。协调解决跨市域突发水环境事件。水污染纠纷以及其他重大水生态环境问题、第九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督查制度.对县.市、区 人民政府执行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贯彻水环境保护决策部署 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水污染防治和解决水环境突出问题等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第十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跨县,市。区。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将跨界断面水质.生态流量管控指标.生态用水水量等要素目标完成情况作为生态保护补偿的依据.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建立跨市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积极推进资金补偿、产业协作,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生态保护补偿方式、第十一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承担水污染防治主体责任,防止.减少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根据水环境安全的需要,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第十二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乡、镇 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水环境保护意识 鼓励公众和志愿者服务组织依法参与水环境保护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受理检举的部门应当依法处理并对举报人信息保密、检举属实的。按照规定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