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 井身结构设计5,2 1 井身结构应根据取水.回灌,目的层的岩性。厚度,埋深,富水性.水力性质.上覆地层的特征及钻进工艺进行设计,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宜按成井要求确定开采段井径。2.宜按地层、钻进方法确定井段的变径和相应长度,3 宜按井段变径需要确定井的开口井径.4,在松散层中。当井深小于100m时,可一径到底,井径宜为500mm、800mm.5、2,2,开采段井径应根据管井设计出水量.以及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含水层埋深.开采段长度.过滤器类型及钻进工艺等因素综合确定,5 2.3,松散层中非填砾过滤器管井的开采段井径应大于设计过滤管外径50mm、填砾过滤器井的开采段井径应大于设计过滤管外径150mm。300mm、5.2、4,岩体地区不安装过滤器管井的开采段井径应根据含水层的富水性和设计出水量确定、并不得小于150mm、5,2、5.供水管井深度应根据目的含水层 组.段.的埋深,厚度、水质、富水性 出水能力和下置沉淀管等因素综合确定.其中热源井的深度不宜超过200m.5、2。6,降水管井的深度应根据经计算得出的设计动水位。压力水头,埋深。最下一个降水目标层的埋深,最下一段过滤器工作部分的长度和沉淀管的长度等综合确定 降水管井的深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 疏干井.2,减压井、式中,Hw 降水管井的深度、m。Hw1,自地面算起至设计要求的动水位间的深度。m Hw2、在降水管井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5,i。水力梯度.r0 降水管井分布范围的等效半径或降水管井排间距的1、2 Hw3、从Hw2以下算起至最下部过滤器底端的长度.m,Hw4 设计拟降低压力水头的目的含水层顶板的埋深、m.Hw5。最下部过滤器底端至拟降低压力水头的目的含水层顶板的距离,m,Hw6,沉淀管长度,m 3.同时兼作疏干井和减压井的管井井深可按公式.5。2。6,2,计算、5,2.7、松散层地区供水管井封闭位置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井口管外围 非填砾段应封闭。封闭深度不应少于5m,2,水质不良含水层或非开采含水层井管外围应封闭。5 2、8,岩体地区供水管井封闭位置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覆盖层不取水时,井管外围应封闭 2 覆盖层取水时、应按本规范第5,2,7条的规定执行.覆盖层井管底部与稳定岩层间应封闭、3、非开采含水层井管变径间的重叠部位应封闭 4 水质不良含水层或上部已污染含水层与开采含水层间应封闭、5 2.9.管井的设计应设置水位监测口 井管口应高出泵房地面0,20m,并应防止杂物的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