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废气、粉尘防治5 1 污染源识别,5,1,1.5、1,2、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热胶废气和硫化废气 热胶废气主要来源于橡胶制品生产过程的炼胶和压延。挤出工序 橡胶混合物在剪切力的作用下温度升高。产生废气、主要是橡胶的热裂解产物。成分复杂.不同的配方和不同的加工条件下所产生的废气组分大不相同,而且差异较大、经GC MS法测定 热胶废气中主要含有4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烷烃。烯烃和芳烃等聚异戊二烯胶的裂解产物,目前按非甲烷总烃作为表征热胶废气的特殊污染因子.硫化废气主要来源于橡胶制品生产过程的硫化工序.橡胶混合物在较高的压力和温度下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弹性体.在硫化机开模时散发出硫化废气、其主要含有橡胶中的低挥发物,配合剂中的低分子挥发物和橡胶硫化反应中生成的低分子物质等。硫化废气成分复杂。且有些组分含量又相当低。要准确确定其成分相当困难、况且其成分还随着胶料的配方。硫化温度 硫化方法的不同而有差异,检测表明。硫化废气中多达138种以上的组分。可定性的有机组分58种,其中含硫化合物9种,含量较多的是二氧化硫,烷烃,芳烃,多环芳烃.有机酸 酚类等、目前按非甲烷总烃作为表征硫化废气的特殊污染因子.由于热胶废气和硫化废气中有机成分占大多数。这就构成了废气的恶臭性质、5.1。3,有机溶剂挥发气体的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 甲苯及二甲苯溶剂汽油及橡胶溶解物.即橡胶溶于胶浆中,5、1,5 炼胶粉尘主要产生于炼胶工序.其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其中密炼机投料口及卸料口部位产生的粉尘主要以炭黑,大粉料为主,同时含有少量配合剂,5.1、6,其他粉尘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粉状隔离剂主要指滑石粉,碳酸镁等、其在投料搅拌 喷涂等工序产生粉尘。5。1。8、氨是乳胶制品生产中的特征污染物.在浸渍,配料工序中大量使用氨水 挥发产生含氨废气 5、2、污染源控制、5。2,2,橡胶制品生产过程所使用的粉状配合剂 用量最多的是炭黑、其次是大粉料。即用量较多的白炭黑,氧化锌,碳酸钙。陶土等,再次是小粉料,即用量极少的促进剂、防老剂、硫化剂等,这些粉料在操作过程中易造成粉尘污染,粉尘污染的大小与选用的技术和设备有关 造成危害程度的大小与选用配合剂的品种有关 因此应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流程和设备 使粉料的解包.输送.称量,投料和混炼的整个过程自动化 密闭化,减少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5。2。3,为减轻废气对环境的污染,橡胶工厂的废气排放方式应根据厂房的实际条件采用有组织排放 5,2。4、设置密闭式排风罩是为了尽可能多地捕集污染物,合理的吸气口位置、结构和风速易于使排风罩内形成负压 有效防止废气 粉尘外泄.5,2、5 为了保护环境 减轻污染.根据总量控制 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的原则.各地区都制定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因此橡胶工厂环境保护除应满足国家标准外、尚应满足当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总量控制指标值应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批文中获得,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2。根据橡胶制品生产工艺要求,废气的排气筒高度不应低于15m 当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有建筑物。主要指生活办公用途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应高出最高的这类建筑物3m以上,5,2,7,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9号.规定企业应承担环境监测的责任和义务,本条按该办法制订,为便于进行污染源废气监测、本条要求对排放废气的排气筒在设计时应留有采样口,5,3,废气治理。5、3,2、针对橡胶制品工业产生的热胶废气和硫化废气、目前治理的方法很多 通常宜采用的有氧化喷淋吸收法,吸附回收法.催化燃烧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等,5、3 3 含氨废气处理方法包括水吸收法,酸液吸收法等,可使排放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7632的规定、5、3.4.本条是关于废气净化设施布置的一般规定、在寒冷地区应根据具体治理方案确定室内或室外安装 避免因冻结使装置无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