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浇筑成型6,6,1。浇筑混凝土前 应检查并控制模板 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 规格 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并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应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失稳,不跑模和不漏浆、6、6,2,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内以及垫层上的杂物 表面干燥的地基土 垫层,木模板应浇水湿润 6,6、3,当夏季天气炎热时 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高于35,宜选择晚间或夜间浇筑混凝土。现场温度高于35,时 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浇水降温,但不得留有积水.并宜采取遮挡措施避免阳光照射金属模板、6、6.4.当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并应有保温措施.6。6。5.在浇筑过程中 应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和整体性。6,6。6。泵送混凝土输送管道的最小内径宜符合表6、6、6的规定.混凝土输送泵的泵压应与混凝土拌合物特性和泵送高度相匹配、泵送混凝土的输送管道应支撑稳定、不漏浆。冬期应有保温措施、夏季施工现场最高气温超过40。时.应有隔热措施。表6、6,6.泵送混凝土输送管道的最小内径,mm.6.6.7,不同配合比或不同强度等级泵送混凝土在同一时间段交替浇筑时。输送管道中的混凝土不得混入其他不同配合比或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6,6。8 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3,0m时、宜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辅助设备、6 6 9,浇筑竖向尺寸较大的结构物时,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宜控制在300mm.350mm,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分层浇筑方法,可利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沿高度均匀上升.分层厚度不应大于500mm。对于清水混凝土浇筑。可多安排振捣棒、应边浇筑混凝土边振捣.宜连续成型,6。6 10,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布料点应结合拌合物特性选择适宜的间距 必要时可以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布料点下料间距.6、6、11 应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特性及混凝土结构,构件或制品的制作方式选择适当的振捣方式和振捣时间、6、6,12,混凝土振捣宜采用机械振捣,当施工无特殊振捣要求时.可采用振捣棒进行捣实 插入间距不应大于振捣棒振动作用半径的一倍,连续多层浇筑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拌合物约50mm进行振捣,当浇筑厚度不大于200mm的表面积较大的平面结构或构件时.宜采用表面振动成型、当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成型混凝土制品时,宜采用振动台或表面加压振动成型.6、6,13,振捣时间宜按拌合物稠度和振捣部位等不同情况,控制在10s,30s内 当混凝土拌合物表面出现泛浆。基本无气泡逸出,可视为捣实、6.6、14 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6。6、14的规定.表6。6 14 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 min.6。6.15.在混凝土浇筑同时,应制作供结构或构件出池 拆模、吊装、张拉,放张和强度合格评定用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并应按设计要求制作抗冻、抗渗或其他性能试验用的试件,6。6 16,在混凝土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在混凝土终凝前对浇筑面进行抹面处理 6,6,17、混凝土构件成型后 在强度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构件上面踩踏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