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电气设施地震作用5,0.1 电气设施的地震作用应接下列原则确定.1。电气设施抗震验算应至少在两个水平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2 对质量和刚度不对称的结构 应计入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晌,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9度时,大跨度设施和长悬臂结构应验算竖向地震作用,5,0、2 电气设施可采用静力法。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或时程分析法等进行抗震分析.5 0 3 地震作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的有关规定、场地类别、结构自振周期.阻尼比及本规范第1,O、9条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根据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应按表5,0.3.1 采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取电气设施所在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2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特征周期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取电气设施所在地反应谱特征周期,并根据场地类别调整确定,或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按电气设施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按表5,0。3,2采用。如按罕遇地震计算时特征周期增加0、05s 注、周期大于6。0s的结构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专门研究,5,0。4.对已编制地震小区划的城市或开展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场地,应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采用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5 0,5、地震作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于 类场地。地震作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图5,0。5。的形状参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上升段,周期小于O.1s的区段.2,水平段,自O,1s至特征周期的区段。3,曲线下降段。自特征周期至5倍特征周期的区段、4,直线下降段 自5倍特征周期至6s区段、5,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按下式表达、式中。α,地震影响系数,αmax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Tg。特征周期、T,结构自振周期,ζ、结构阻尼比,γ,衰减指数。η1,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 当计算值η1。0 时、η1应取为0。η2、阻尼调整系数.当计算值η2,0、55、时。η2应取为O。55,2、对于其他类场地。计算地震作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形状参数按下式确定.αs、η3α。5 0,5.5。式中、αs的。不同类场地的地震影响系数.α。按式,5。0,5.1。计算的地震影响系数值,η3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场地调整系数 应符合表5,0.5的规定,5。0.6。当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图5、0,6.时、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及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5,0,6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简图,1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FEK α1Geq,5、0.6.1。式中,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α1,对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应按本规范第5.0、5条采用,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2,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式中.Fi,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i、Gj,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j。的重力荷载代表值,Hi。Hj。分别为i。j质点的计算高度,δ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可符合表5 O,6、的规定,注,T1为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3.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n,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应符合表5,0 6的要求、5,0、7。当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所取振型数应能保证参与质量至少达到总质量的90.或以上,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Fji。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αj,相应于j,振型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应按本规范第5,O 5条采用。γj.j,振型的参与系数 Xji,j振型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Gi i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包括全部恒荷载。固定设备重力荷载和附加在质点上的其他重力荷载、2.当相邻振型周期比小于O.9时.各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 弯矩.剪力.轴向力和变形 应按下式进行计算.式中,SEk、水平地震作用效应、Sj。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效应、3,当相邻振型周期比大于0、9时、各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弯矩。剪力,轴向力和变形.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式中、SEk。水平地震作用效应,Sj Sk,分别为j,k振型地震作用效应。ζj。ζk,分别为j.k振型的阻尼比,ρjk、j、振型与k振型的藕联系数 λT,k振型与j振型的自振周期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