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监测频率7.0。1,本条是确定基坑工程监测频率的总原则.基坑工程监测应能及时反映监测项目的重要发展变化情况,以便对设计与施工进行动态控制.纠正设计与施工中的偏差 保证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基坑工程的监测频率还与投入的监测工作量和监测费用有关,既要注意不遗漏重要的变化时刻、也应当注意合理调整监测人员的工作量 控制监测费用,7,0.2。基坑开挖到达设计深度以后 土体的变形与应力,支护结构的变形与内力并非保持不变,而将继续发展、基坑并不一定是最安全状态。因此,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总的来讲。基坑工程监测是从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 地下工程完成一般是指地下室结构完成,基坑回填完毕 而对逆作法则是指地下结构完成。对于一些监测项目如果不能在基坑开挖前进行,就会大大削弱监测的作用.甚至使整个监测工作失去意义,例如 用测斜仪观测维护墙或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如果在基坑开挖后埋设测斜管开始监测,就不会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也不会得到完整 准确的变形累计值 使得监控预警难以准确进行.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围护墙内力.围护墙顶部位移。基坑坡顶位移。地面沉降,建筑及管线变形等都是同样的道理,当然。也有个别监测项目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开始监测的.例如支撑轴力,支撑及立柱变形,锚杆及土钉内力等,一般情况下,地下工程完成就可以结束监测工作 对于一些临近基坑的重要建筑及管线的监测,由于基坑的回填或地下水停止抽水,建筑及管线会进一步调整 建筑及管线变形会继续发展。监测工作还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才能结束 7.0.3,基坑设计安全等级、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等是确定监测频率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基坑工程的监测频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的施工进程。施工工况以及其他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变化及时地做出调整,一般在基坑开挖期间。地基土处于卸荷阶段,支护体系处于逐渐加荷状态,应适当加密监测,当基坑开挖完后一段时间,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当出现异常现象和数据。或临近预警状态时、应提高监测频率甚至连续监测、表7 0。3的监测频率是从工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成果.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基本能够满足现场监控的要求.在确定现场监测频率时可选用,表7,0,3的监测频率针对的是应测项目的仪器监测。对于宜测.可测项目的仪器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适当降低.一般可取应测项目监测频率值的2倍、3倍。另外 如果基坑工程对位移 支撑内力,土压力,孔隙水压力等监测项目实施了自动化监测,一般情况下自动化采集的频率可以设置很高 因此 这些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可以较表7 0.3中的值大大提高、以获得更连续的实时监测数据 7 0,4 本条所描述的情况均属于施工违规操作、外部环境变化趋向恶劣,基坑工程临近或超过预警标准 有可能导致或出现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征兆或现象。应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因此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