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依规依职责对粮食经营者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制定粮食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采用普查 随机抽查、巡查,重点检查、交叉检查、提级查办等方式.对本行政区域内收购,储存 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中的质量安全状况实施监督抽查 国家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质量安全监管需要组织开展监督抽查,原则上每年不少于1次、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垂直管理机构按照季度巡查等要求.开展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县级以上地方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年度监督抽查计划、结合实际组织本行政区域监督抽查,原则上每年不少于2次 监督抽查内容主要包括粮食质量安全状况,执行出入库检验制度.质量管理制度情况,对被污染粮食实施定点收购,分类管理,专仓储存,定向处置等闭环管理,全程监控措施的情况等。根据实际情况.政府储备粮食年度监督抽查比例一般不低于本行政区域内本级政府储备规模的30。覆盖面不低于承储单位数量的30。上级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抽查过的单位。下级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当年一般不再重复监督抽查。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在履行粮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责过程中.有权采取下列措施、一,进入粮食经营者经营场所检查粮食质量安全情况.对检验仪器设备和扦样、检验的规范性进行检查。二。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了解相关情况,三、查阅。复制与粮食经营活动中与质量安全有关的合同 票据,账簿,检验报告以及其他资料,凭证 四、对粮食经营者经营的粮食进行扦样检验、五 检查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是否符合有关标准,技术规范和安全生产要求、六,查封.扣押非法收购或者不符合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准的粮食.用于违法经营或者被污染的工具、设备以及有关账簿资料,七 查封违法从事粮食经营活动的场所,粮食经营者拒绝检查的.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上一级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第三十九条.日常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经监督抽查人员和粮食经营者签字后归档、粮食经营者拒绝签字的、应当如实记录原因,经监督抽查人员2人以上签字后归档,第四十条。县级以上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粮食经营者信用档案 应当包含粮食经营者粮食质量安全信用情况 记录日常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结果.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查处等信息,并根据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粮食经营者增加抽查频次、第四十一条,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向县级以上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举报粮食质量安全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第四十二条。县级以上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意见、建议和举报、应当按照职责和程序及时研究,处理,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受理。并及时进行答复。核实 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 应当书面通知相对人 按程序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或者告知其向有权处理的部门反映 第四十三条,国家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依规对省级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年度评估考核 对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 县级以上地方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落实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情况依法依规纳入相关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