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十二五 时期是我市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向环境友好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次会议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市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落实各级环保部门的责任和任务,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环保工作成效,十一五.以来,全市环保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和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点流域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工业污染源治理和环保惠民工程成效显著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取得初步成果 一,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持续好转的态势,环境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06天,东辽河辽源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值逐年降低 稳定控制在62,10毫克,升以内.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环境质量指标 杨木水库等全市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三类水体标准,确保了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扰民噪声得到有效监管和治理。声环境质量逐年好转,二,总量减排工作成效显著、高度重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认真落实与省政府签定的总量减排责任书。五年来共完成减排项目29个,涉及电力,造纸.酿酒,化工等9个行业20家企业、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7。424吨,削减二氧化硫33。034吨 全部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2009年荣获省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一等奖、三、重点流域治理扎实推进。以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东辽河污染整治,污水集中控制和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和限期整治,两化三整治 取得明显成效.治理东辽河流域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104平方公里,完成东辽河城区段2 8公里综合治理工程,市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新建矿区排污管网25.4公里、东丰县污水处理工程投入使用,东辽县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全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四,饮用水源安全得到保障,高度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修改完善,辽源市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完成东辽河源头至辽河源小街的绿化工程,完成东丰县仁合水库水源地污染治理工程 组织开展了全市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清理了二级保护区以内的畜禽养殖场,设立了水源地护栏。警示牌标志。制定了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切实保障了饮用水源的安全。五.工业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加大了对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对存在环保问题企业限期整改,及时消除污染隐患 糠醛企业已达到年产。5 000吨规模且实现达标排放.电厂。水泥厂实现二氧化硫。烟尘,粉尘达标排放,14个单位完成清洁生产审核.15家重点企业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综合利用量逐年增多。六.环保惠民工程取得成效、组织开展了 打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加大对造纸 袜业。酿酒,药业、糠醛等行业偷排偷放的打击力度 专项整治700多台烟尘超标锅炉 加强建筑和娱乐场所的噪声监管.组织中 高考考场周围噪声源定点巡查 投资1.146万元建成医疗废物处理厂 环保惠民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七。农村环境保护扎实推进 加大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争取国家专项资金699万元。在农村村庄实施了卫生饮水.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 沼气等项目,农村义务植树190万株、绿化村屯151个、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积极开展了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村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 全市已经创建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八,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 组建了环境监察应急指挥中心.建立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平台.制定了、辽源市环境保护局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了,辽源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培训与实地应急演练,加大了环境执法监察能力建设 十一五。期间增加环境监察机构2个,增加监察人员编制24个,环境监管用车增加17辆,九.环保宣传工作广泛开展,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条主线.深入开展.六进,和创,绿 活动,努力打造环境保护软实力 积极服务全市环保中心工作 不断扩大环保的影响力,全面提升公众环境意识 十一五,期间,环境宣传教育投入显著提高,在国家。省,市各类媒体刊发稿件300余篇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一,机遇和挑战并存。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加强重点流域 区域 行业污染治理,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 我市将加快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步伐,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我市将不断扩大经济总量 到2015年。辽源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23。9.废水排放量约达14万m3,d。环境风险不断增加.环境问题日趋复杂,东辽河流域将面临更大的水污染压力、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压力将继续加大。二 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东辽河水资源短缺 水环境容量小,在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 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交织并存形势下,城区下游河段污染仍然十分严重,由于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落后的燃烧方式 加之我市城区群山环绕.空气不易流通 供暖期城市烟尘污染仍较为严重.随着汽车尾气污染持续增加,煤烟型大气污染逐步向区域复合型污染转变.畜禽和水产养殖逐年增加.农业面源污染将呈加重趋势,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由于环保投入不足.垃圾处理场.排水管网改造.中水管网建设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尚未完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亟待提高。四.环境监管能力亟待提高、市,县两级环境监察机构监控手段有限,执法装备、监测设备严重不足,运行经费短缺难以满足工作需求、辐射环境安全应急能力较薄弱 辐射监管能力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缺乏信息网络平台 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水平低下。应急响应处理力量薄弱。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核心。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污染物减排 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为保障 改善城乡环境质量、维护环境安全,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我市经济转型 城市转型中的重要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二,规划原则,以人为本.惠民优先.以民生.生态优先、围绕提高人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科学规划重点任务和项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让人民喝上放心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坚持源头预防和全过程综合控制.突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防治,深化东辽河水污染防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提高环境监督管理能力.保障环境安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加快城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切实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促进城乡环境质量协同改善。三、规划目标.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东辽河水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城乡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得到保障、工业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生态功能有所恢复。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 环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得到提高、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四,规划指标 1、环境质量指标 1 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地表水国控断面消除劣 类水质.省控断面水质有所好转,3、城镇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10天,2.环境管理指标,1。到2015年,全市化学需氧量 COD.和氨氮。NH3 N 排放总量,含工业.生活.农业。分别控制在2,87万吨 0.19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3 22万吨。0,24万吨分别减少10、92.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12、43,18。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20、16。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5万吨 2,41万吨以内 氮氧化物比2010年的3,07万吨分别减少21,34。2.工业废水、废气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90、3、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达到75,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城镇医疗废物处置率达到100、5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3 能力建设指标.1.市环境监测站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东丰县。东辽县环境监测站具备常规监测能力。2 市环境监察机构达到二级标准化建设要求.东丰县、东辽县环境监察机构达到三级标准化建设要求,四,重点任务,一.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推进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研究制定。辽源市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施方案。建立市委市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高效环境管理体系,努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二。持续推进污染物减排.认真实施全市、十二五 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抓好纺织印染。化工医药,农副食品加工,畜禽养殖等行业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突出结构减排。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强化工程减排 优先建设东辽河沿岸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加快市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加强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强化管理减排,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进行全过程监控 到2015年、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要提高到一级A标准、增加脱氮除磷功能。加大钢铁.水泥等非电力行业以及燃煤锅炉的二氧化硫减排力度,电力行业现役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设施。新.改,扩建燃煤机组全部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设施。加强集中供热,对规模在35吨以上大吨位锅炉因地制宜安装脱硫设施、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效率达到70 以上、大力推进氮氧化物减排、电力行业全面实行低氮燃烧技术 新,改。扩建燃煤机组全部配套建设烟气脱硝设施.30万千瓦以上现役机组逐步实施脱硝改造,开展水泥。钢铁等行业脱硝示范,三,深化水污染防治、1,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全面实施辽河,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加快治污工程建设.落实东辽河,松花江治理目标责任制和水质考核制度 突出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水环境污染问题.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继续实施东辽河源头保护工程 加大对东辽河,莲河城区下游河段污染的治理力度 着力解决出境断面水质污染问题、到2015年。东辽河污染负荷大幅度下降且水质有所好转.2,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严格执行 辽源市饮用水水源管理办法 加快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和活动 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预警建设,建立饮用水源地风险评估机制.编制切实可行的饮用水源地应急预案,全面开展杨木水库上游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分期分批搬迁水库上游居民,加强东辽县辽河源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3。加强面源污染防治 严格控制在辽河源.杨木水库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和限养区内新建项目,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散养户进行适度集中,积极推进养殖废弃物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配套完善污染物处理设施.开展东辽河源头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农村环境污染 连片治理 专项资金,对重点流域实施连片治理.全面落实 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推进生态村 生态乡镇。生态市,县 等系列创建工作、到2015年,全市创建5个生态镇、8个生态村.四,改善空气、声环境质量。加大锅炉烟尘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加快城市热网改造.辽白一体化热网建设和城市新区热网建设、提高集中供热水平.促进热电联产.加强工业烟尘,粉尘和城市扬尘的污染控制、将火电,钢铁 有色.石化 水泥.化工等行业作为重点监管行业。在火电行业推广使用高效脱硫除尘设施 加强机动车污染监督管理,健全机动车污染检测网络.完善车辆环保定期检测制度 强化路检执法和停放地检查、逐步建立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制度.加强噪声污染源的日常监管和治理.对各类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夜间施工作业实施严格审批制度。加大防噪降噪工程建设力度。细化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工作 五。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1,深入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做好市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工作。推进东丰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实现东辽县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营,逐步开展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大力推行中水回用,重点加强市区污水再生利用水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对污泥进行安全处置。到2015年.完成配套管网建设215km 中水回用规模达到4,5万m3 d 污水处理率力争达到75。2,加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强化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管理和渗滤液排放的环境监管、改进简易垃圾处理或堆放设施。在农村推广 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 县处理 的模式.提高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对餐厨垃圾的分类投放,收运系统管理,到2015年,全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和无害化处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六,加强工业污染防治.1,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规划环评,从源头上优化产业结构,对化工医药。铝材加工.装备制造、纺织袜业、水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进行综合性。专项规划评估 激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步伐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健全落后产能的淘汰机制、对高污染行业严格把关.2、加大污染源监管力度 继续开展打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 落实和完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制度,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积极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对污染物超标排放、超过总量控制指标.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按计划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3.加强固体废物监管 强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技术开发,重点提高煤矸石 粉煤灰、炉渣等固体废物的回收和利用.建立和完善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完善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成东丰县 东辽县医疗废物收集体系,4,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开展重点环境风险源和环境敏感点的调查和综合评估,初步建立市,县环境应急指挥平台。对排放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 危险废物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工业企业实行分类管理,推动企业落实环境风险防范工程措施 七.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强化环境监管保障.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 加快推进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 加强环保执法,监测队伍建设,提高各级环境监察.监测人员业务水平。保障设备运行、维护、更新改造经费 逐步建设国,省、市控断面和环境空气点位自动监测站,优先建设东辽河流域环境监测网,提高环境监测用房。环境监测信息网等基础能力建设,加强部门合作和协调联动机制.强化东辽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协调和监督,完善市级辐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辐射环境监管能力.完善市 县应急指挥系统与平台建设、提高环境应急的信息化程度.强化环境风险的预测预警,制定和完善市,县及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保障调查取证、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反应等设施达到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环境应急培训及演练、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五 重点工程与投资,为确保实现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指标。围绕规划重点任务,重点实施八项重点工程,安排30个建设项目 总投资约12.3亿元、十二五。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及投资序号项目类别项目数量、个、投资,万元,1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工程3132002循环经济示范和清洁生产工程135003区域水污染防治项目4519794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6364925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工程214476农村环境保护建设工程3151007生态保护及建设工程24708环保自身能力与预警应急能力建设工程91207合,计30123395六 保障措施、一,落实目标责任 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各部门联动配合机制.环保部门主要负责规划协调、执法监督及发布环境信息、发展改革部门负责落实规划项目的审批和资金配套工作。财政部门负责根据项目的类别给予不同比例的资金支持。根据、十二五.环保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分年度对各县区进行考核 对规划项目进行滚动调整、二 完善政策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完善环保政策机制.探索和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政策,加大对超标排污企业的排污费征收力度,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探索制定生态补偿机制,引导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公司参与或承担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积极引导外资和社会资金参加环保建设 形成多元化的环保投入格局 三.促进科技创新、增强科技支撑、加大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提高环境保护科学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各级环境科研队伍建设,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示范.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努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突出东辽河水污染防治,饮用水安全保障等重大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应用,依托有条件的科研单位建设环境技术研发平台 四 严格项目审批、强化执法监督、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进区域环评和规划环评,对超过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和地区 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设项目、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综合运用经济 法律和行政手段,实现总量减排目标 五,加大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参与 完善环境宣传教育体系,加强面向不同社会群体的环境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 及时发布环境质量公告.发布城市空气.噪声 饮用水源水质。流域水质,重点企业环保行为,污染事故等环境信息,扩大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公开曝光一些典型违法案件,形成强大的环境执法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