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事故报告第五条,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第六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除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一条的规定上报和通知外.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必要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涉及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环境污染的还应当通知卫生。环境保护部门、第七条。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 应当及时补报 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第八条.事故报告应当采用电话。传真或者其他快捷报告方式.事故报告的时间以值班记录初始时间或者电话记录时间为准、第九条 事故发生后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抢救 并对本单位各类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监控,防止事故扩大或者引发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第十条、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事故等级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组织事故救援,依照应急预案规定负有现场指挥职责的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指挥事故救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需要抢救治疗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当预付医疗救治费用.医疗单位必须第一时间全力救护伤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 第十一条。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事故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维持现场秩序 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任何人不得干扰事故调查及善后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抢救人员 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清理或者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书面记录.或者使用摄影 录像等技术手段采集证据、妥善保存现场痕迹和物证,第十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 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 传真及举报奖励的有关规定 随时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第十三条,对群众举报和媒体反映的谎报。瞒报事故 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事故核查。在查实基础上依法组织事故调查、对上级机关批转的举报案件 应当将核查.核实情况于30日内反馈批转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