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教学,第二十一条、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其他各项工作均应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第二十二条 教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 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 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第二十三条,学校应按国家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课程标准.省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课程计划。以及地级以上市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校历安排课程、组织教育教学,课时符合国家和省规定.学校应使用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国家授权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国家课程教材 以及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地方教材。学校应按省教育行政部门印发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 选用教学用书 按.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粤教办,2012、18号.规定选用教辅材料,学校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学校应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第二十四条,小学生和初中生每天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含早读。的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和7小时 不得安排走读生到校晚自修 寄宿生可适当安排晚自修 初中生晚自修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小学生晚自修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晚自修结束时间不得超过21时.切实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学校要合理安排学生作业数量和内容.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生每天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学校不得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集体补课.不得利用早.晚自习和午休等时间上课,集体辅导或考试,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举办或参与举办,含租借场地、面向义务教育学生的各种辅导班。不得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类形式的辅导班 第二十五条,学校应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德育课程教学,按国家规定开齐开足学校德育课程,配备足够的德育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发挥课程主渠道的育人作用.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素养和行为习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学生遵纪守法观念、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劳动教育和节约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和艰苦奋斗、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开展诚信教育。廉洁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专题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学校要严格执行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学校教职工应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第二十六条。学校应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的法规,学校通过体育课及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学校应按照新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应按课程计划开设音乐课。美术课,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其他学科应发挥各自的美育功能。美育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服饰、仪表 语言、行为等审美要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 校园绿化,美观 整洁.有序。校园文化环境注重教育性,科学性、有特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二十七条 学校应每年举办全校综合性运动会、学校艺术节、第二十八条。学校应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志愿活动、公益劳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课外校外活动的指导,合理安排并保证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充分利用青少年宫,科学馆.中心、文化馆,站。图书馆.室.体育馆、场。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文化体育文娱活动、建有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的地区的学校,要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安排下 每学年组织相对固定的年级段学生。集中一段时间 小学1 3天,初中3,5天、到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学工,学农.生命安全教育,节能环保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评奖活动及校外活动应遵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第二十九条、学校应重视加强信息技术的教育和应用,全面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校管理方式、第三十条.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庭。社区的联系,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应成立家长委员会 指导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促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家长学校举办形式并积极发挥其作用 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和水平 第三十一条。每个教学班应配备班主任。班主任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组织。指导开展班集体活动、指导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组织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班主任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和熟悉每位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班主任要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 任课教师也要主动配合班主任。形成有效教育合力.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主动保持与学生家长 学生所在社区的联系 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与家长、社区沟通情况.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班主任家访制度,班主任每学年到每个学生家庭访问应不少于1次,学校应定期组织班主任学习培训和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建立和完善班主任津贴制度和奖励制度,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第三十二条、学校应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以课程标准,中小学生守则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和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对学生在校期间品德 智力,体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第三十三条.学校应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健全学科组教研制度。年级组集体备课以及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制度,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推广科研教研成果.主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重视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第三十四条。学校应健全师生。家长投诉和申诉受理 处理机制、教师、学生本人或家长可以对学校工作提出批评或建议.教师,学生本人或家长认为评价结果不公正的.可以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诉 学校应当受理并及时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