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节能措施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明确内设机构,人员.具体负责公共机构节能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 公共机构应当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实行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 重点用能系统,设备的操作岗位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公共机构应当建立节能联络员工作制度。确定人员担任节能联络员,节能联络员负责节能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等工作。第三十条,公共机构应当加强本单位用能系统和设备的运行调节,维护保养,巡视检查,推行低成本,无成本节能措施。加强下列用能管理 一、加强办公用电的管理,减少空调,计算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的待机能耗,及时关闭用电设备。建立用电巡视检查制度.二,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空调室内温度控制的规定、除特定用途外 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 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三,集中供热和规模化区域供热的新建建筑应当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收费,既有建筑应当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收费,四 电梯系统应当实行智能化控制,合理设置电梯开启数量和时间,加强运行调节和维护保养 五。照明系统应当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使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 优化照明系统设计,改进电路控制方式。推广应用智能调控装置,严格控制建筑物外部泛光照明以及外部装饰用照明。六.网络机房.食堂、开水间。锅炉房等部位的用能情况应当实行重点监测。在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 第三十一条.公共机构可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托有资质的节能服务公司进行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和运行管理,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报同级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备案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视同能源费用进行列支 第三十二条,鼓励节能服务公司拓宽服务领域,通过国家和省审核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申报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财政奖励资金项目.应当由省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统一向省节能主管部门报送.第三十三条 公共机构应当推广应用节能新产品 新技术.淘汰高能耗用能产品。设备。第三十四条.公共机构选择物业服务企业 应当考察其节能管理能力。公共机构与物业服务企业订立物业服务合同、应当载明节能管理的目标和要求。第三十五条 对实行集中供热的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应当安装供热系统调控装置 用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用电分项计量装置 第三十六条,公共机构应当加强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和设备等资源的集中整合.减少能源消耗,第三十七条 公共机构应当加强内部和各机构之间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推行电子政务 合理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健全完善电视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系统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第三十八条,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公务用车 采取下列措施、加强车辆节能管理.一 对公务用车实行编制管理,严格控制车辆保有数量.二、按照规定的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优先选用低能耗,低污染,使用清洁能源的车辆,严格执行车辆报废制度,三.制定公务用车节能驾驶规范,禁止非公务用途使用车辆。严格执行公务用车节假日封存停驶 定车定点加油。定点维修等制度.四、严格执行车辆百公里耗油分类控制标准。定期公布单车行驶里程和耗油量状况,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和节油奖励制度,五、积极推进公务用车服务社会化 加快机关班车。接待用车和公务用车使用制度改革.鼓励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在每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山西省能源紧缺体验日期间、组织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各级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负责人每年应当参加一次能源紧缺体验活动.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宣传 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