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处理设施6,2 1、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的中水处理工程 宜在建筑物粪便排水系统中设置化粪池,6.2、2,中水处理系统应设置格栅 格栅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格栅宜采用机械格栅 2.当设置一道格栅时.格栅条空隙宽度宜小于10mm.当设置粗细两道格栅时,粗格栅条空隙宽度应为10mm,20mm,细格栅条空隙宽度应为2、5mm,格栅流速宜取0、6m.s,1,0m.s.3。当设在格栅井内时.其倾角不小于60。格栅井应设置工作台,其位置应高出格栅前设计最高水位0,5m。其宽度不宜小于0,7m 格栅井应设置活动盖板.6 2,3、对于以洗浴 涤、排水为原水的中水系统 污水泵吸水管上应设置毛发聚集器,毛发聚集器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过滤筒,网 的有效过水面积应大于连接管截面积的2倍、2.过滤筒。网。的孔径宜采用3mm,3 应具有反洗功能和便于清污的快开结构。4,过滤筒.网.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6.2。4,调节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调节池内宜设置预曝气管、曝气量不宜小于0.6m3,m3.h 2.调节池底部应设有集水坑和泄水管,池底应有不小于0.02坡度坡向集水坑 池壁应设置爬梯和溢水管、当采用地埋式时.顶部应设置人孔和直通地面的排气管,注。中,小型工程调节池可兼作提升泵的集水井.6.2.5、初次沉淀池的设置应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工艺等因素确定 当原水为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时、设置调节池后可不再设置初次沉淀池,6,2 6.对于生物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和物化处理的混凝沉淀池 当其规模较小时 宜采用斜板,管,沉淀池或竖流式沉淀池.规模较大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中有关部分设计、6、2.7、沉淀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斜板,管.沉淀池宜采用矩形.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1m3。m2、h,3m3。m2 h。斜板,管 间距 孔径.宜大于80mm,板.管、斜长宜取1000mm.倾角宜为60.斜板.管.上部清水深不宜小于0,5m。下部缓冲层不宜小于0,8m,2,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0。8m3,m2、h.1、2m2 m2、h、中心管流速不宜大于30mm、s 中心管下部应设喇叭口和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宜小于0、3m 排泥斗坡度应大于45,3。沉淀池宜采用静水压力排泥、静水头不应小于1500mm,排泥管直径不宜小于80mm。4,沉淀池集水应设出水堰.其出水负荷不应大于1 70L s m 6 2,8 采用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接触氧化池处理优质杂排水时 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于2h.处理杂排水或生活排水时,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和出水水质要求确定水力停留时间,但不宜小于3h.2。接触氧化池宜采用易挂膜,耐用,比表面积较大.维护方便的固定填料或悬浮填料,填料的体积可按填料容积负荷和平均日污水量计算。容积负荷宜为1000gBOD5。m3 d.1800gBOD5.m3 d、当采用悬浮填料时.装填体积不应小于有效池容积的25,3、接触氧化池曝气量可按BOD5的去除负荷计算,宜为40m3 kgBOD5 80m3.kgBOD5。4,接触氧化池宜连续运行,当采用间歇运行时 在停止进水时要考虑采用间断曝气的方法来维持生物活性.6.2,9.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50335的有关规定执行。6 2.10 采用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处理工艺、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执行 6,2.11,采用流离生化处理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流离生化池处理优质杂排水时,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于3h,处理杂排水或生活排水时、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和出水水质要求确定水力停留时间,但不宜小于6h 原水在流离生化池中流动距离不小于9m 2.流离生化池曝气量可按BOD5的去除负荷计算 宜为40m3、kgBOD5。80m3。kgBOD5.3、流离生化池内流离生化球的安装高度不小于2 0m 且不大于5.0m、6,2、12,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处理优质杂排水时.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于2h,处理杂排水或生活排水时,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和出水水质要求确定水力停留时间。但不宜小于3h,2。容积负荷取值宜为0.2kgBOD5。m3、d.0、8kgBOD5。m3、d 污泥负荷取值宜为0 05kgBOD5 kgMLSS d 0,1kgBOD5,kgMLSS,d.污泥浓度宜为5g、L 8g、L 3 膜分离装置的总有效膜面积应根据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和膜制造商建议的膜通量计算确定 当采用中空纤维膜或平板膜时,设计膜通量不宜大于30L.m2。h。当采用管式膜时,设计膜通量不宜大于50L,m2,h 4.中水处理站内应设置膜清洗装置、膜清洗装置应同时具备对膜组件实施反向化学清洗和浸泡化学清洗的功能.并宜实现在线清洗、6,2 13.当采用生态处理工艺时,主要设计参数应通过试验或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当无上述资料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程.CJJ、T,54执行、6。2。14、当采用混凝气浮法,活性污泥法 厌氧处理法等其他处理工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执行,6.2,15,中水过滤处理宜采用过滤器、当采用新型滤器。滤料和新工艺时,可按实验资料设计。6,2、16。选用中水处理一体化装置或组合装置、应具有可靠的设备处理效果参数和组合设备中主要处理环节处理效果参数 其出水水质应符合使用用途要求的水质标准,6。2。17、中水处理必须设有消毒设施 6.2,18.中水消毒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毒剂宜采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或其他消毒剂,2 投加消毒剂宜采用自动定比投加 与被消毒水充分混合接触,3,采用氯消毒时、加氯量宜为有效氯5mg L。8mg。L,消毒接触时间应大于30min。4,当中水原水为生活污水时,应适当增加加氯量,6.2,19、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以及其他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