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上部结构5,4。1 抗震设防类别不同的疾控中心各类建筑用房 宜分别独立设置、或在地面以上设置防震缝分为相互独立的结构单元.5,4、2,结构选型及平面布置应满足疾控中心各类建筑的功能要求、实验用房的结构形式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或钢结构体系,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主体建筑不宜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5,4。3,对特殊设防类建筑,宜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使用功能,结构方案及经济合理性,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5、4,4,结构布置应避免因局部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在抗震设防地区,结构的平面及竖向布置宜避免结构刚度或承载力突变,不宜采用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方案.5 4,5,当实验用房的楼层间设有技术夹层、或采用错层结构时、结构计算模型应与实际相符。抗震设计时.应计入夹层或错层对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并对结构薄弱部位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5 4,6、实验用房的荷载取值除满足国家现行有关规范以外 对自重较大的仪器设备或特殊防护设施的荷载 以及较大的楼面活荷载或吊挂荷载等,应根据实际大小.平面位置及使用要求进行计算、5。4 7 结构的地震作用,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及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应根据各单体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 设防烈度或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供的地震动参数,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规定的计算方法分别进行计算.5、4,8.结构的抗震措施,应根据各单体建筑的结构类型,房屋高度,抗震设防烈度及场地类别等因素,分别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要求。抗震薄弱部位应采取可靠的加强措施,5 4、9、主体结构及结构构件在正常使用阶段不应产生超过规范及特殊使用要求的变形、混凝土构件不应产生影响正常使用及结构耐久性的裂缝 5.4,10 混凝土结构构件中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配筋构造,应满足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及相应环境类别的耐久性要求、5。4,11,钢结构构件及其连接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防腐措施。5,4,12.建筑围护墙 隔墙及特殊防护设施的布置。应避免形成结构平面抗侧刚度偏心 竖向刚度突变 或形成短柱,必要时,应根据对主体结构的影响程度 计入结构抗震计算、同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5.4,13、持久性的建筑非结构构件和支承于建筑结构的附属机电设备,与主体结构之间应采取可靠的连接措施,满足安全性和适用性要求 在抗震设防区,根据抗震设防烈度、非结构构件或机电设备的重要性及破坏后果的严重性 应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并采取合理的连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