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运输安全管理第十四条.托运人应当按照铁路危险货物品名表确定危险货物的类别.项别 品名,铁危编号 包装等。遵守相关特殊规定要求,需采取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等特殊措施的危险货物 托运人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稳定,并将有关情况告知铁路运输企业.第十五条.托运人应当在铁路运输企业公布办理相应品名的危险货物办理站办理危险货物托运手续.托运时。应当向铁路运输企业如实说明所托运危险货物的品名,数量,重量.危险特性以及发生危险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措施等。对国家规定实行许可管理。需凭证运输或者采取特殊措施的危险货物,托运人应当向铁路运输企业如实提交相关证明,不得将危险货物匿报或者谎报品名进行托运,不得在托运的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货物。或者在危险货物中夹带禁止配装的货物.托运人托运危险化学品的,还应当提交与托运的危险化学品相符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货物运输包装上粘贴或者涂打安全标签 托运人托运危险废物的.应当主动向铁路运输企业告知托运的货物属于危险废物.运输时,还应当提交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放的电子或者纸质形式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第十六条.危险货物的运单应当载明危险货物的托运人,收货人。发送运输企业及发送站、装车场所 到达运输企业及到达站 卸车场所 货物名称、铁危编号。包装 装载数量,重量。车种车号.箱型箱号,应急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信息 运输单位应当妥善保存危险货物运单 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4个月 第十七条 托运人应当在危险货物运输期间保持应急联系电话畅通、第十八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实行安全查验制度 对托运人身份进行查验,对承运的货物进行安全检查,不得在非危险货物办理站办理危险货物承运手续,不得承运未接受安全检查的货物.不得承运不符合安全规定,可能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货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查验托运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并留存不少于24个月,一.国家对生产,经营.储存、使用等实行许可管理的危险货物,二.国家规定需要凭证运输的危险货物,三,需要添加抑制剂,稳定剂和采取其他特殊措施方可运输的危险货物,四、运输包装,容器列入国家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目录的危险货物 五,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告知托运人有关注意事项.并在网上受理页面。营业场所或者运输有关单据上明示违规托运的法律责任,第十九条、运输单位应当建立托运人身份和运输货物登记制度 如实记录托运经办人身份信息和运输的危险货物品名及铁危编号.装载数量 重量。发到站。作业地点,装运方式.车、箱。号.托运人.收货人、押运人等信息,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防止危险货物丢失或者被盗,发现爆炸品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剧毒化学品丢失或者被盗、被抢的,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警示措施和安全措施,按照.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告.第二十条,运输放射性物品时,托运人应当持有生产。销售,使用或者处置放射性物品的有效证明、配置必要的辐射监测设备 防护用品和防盗、防破坏设备,运输的放射性物品及其运输容器、运输车辆、辐射监测,安全保卫,应急响应.装卸作业。押运,职业卫生.人员培训 审查批准等应当符合.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物品安全运输规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要求 托运时,托运人应当向铁路运输企业提交运输说明书,辐射监测报告.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指南、装卸作业方法 安全防护指南、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查验、收存,托运人提交文件不齐全的。铁路运输企业不得承运,托运人应当在运输中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措施、对运输中的核与辐射安全负责。第二十一条,铁路运输危险货物的储存方式 方法以及储存数量。隔离等应当符合规定。专用仓库,专用场地等应当由专人负责管理,运输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货物,应当单独存放,并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第二十二条。危险货物运输装载加固以及使用的铁路车辆、集装箱,其他容器 集装化用具,装载加固材料或者装置等应当符合有关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不得使用技术状态不良,未按规定检修,验,或者达到报废年限的设施设备。禁止超设计范围装运危险货物、货物装车 箱 不得超载 偏载,偏重.集重,货物性质相抵触,消防方法不同。易造成污染的货物不得装载在同一铁路车辆。集装箱内,禁止将危险货物与普通货物在同一铁路车辆.集装箱内混装运输。第二十三条.危险货物装卸作业应当遵守安全作业标准,规程和制度、并在装卸管理人员的现场指挥或者监控下进行 第二十四条 运输危险货物时、托运人应当配备必要的押运人员和应急处理器材。设备和防护用品.并使危险货物始终处于押运人员监管之下,托运人应当负责对押运人员的培训教育,押运人员应当了解所押运货物的特性,熟悉应急处置措施,携带所需安全防护 消防、通讯。检测 维护等工具,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告知托运人有关铁路运输安全规定,检查押运人员 备品,设施及押运工作情况,并为押运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押运人员应当遵守铁路运输安全规定.检查押运的货物及其装载加固状态、按操作规程使用押运备品和设施,在途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可靠的应急处置措施。并向铁路运输企业报告。第二十五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当与办理危险货物运输的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和使用单位共同签订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协议、明确各方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作业内容及其安全保证措施等、运输单位间应当按照约定的交接地点,方式、内容。条件和安全责任等办理危险货物交接,第二十六条,危险货物车辆编组,调车等技术作业应当执行有关标准和管理办法.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途中停留时.应当远离客运列车及停留期间有乘降作业的客运站台等人员密集场所和设施.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装运剧毒化学品,爆炸品,放射性物品和气体等危险货物的车辆途中停留时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派人看守。押运人员应当加强看守,第二十七条、装运过危险货物的车辆。集装箱,卸后应当清扫洗刷干净,确保不会对其他货物和作业人员造成污染。损害,洗刷废水。废物处理应当符合环保要求,第二十八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等的规定,通过定位系统对运营中的危险货物运输工具实行监控,对危险货物运输全程跟踪和实时查询 按照铁路监管部门的规定预留安全监管数据接口。并按时向铁路监管部门报送,第二十九条、运输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等关于劳动安全。职业卫生的规定 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等设施设备.建立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预防人身伤害.第三十条 运输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岗位安全责任.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投入保障 劳动保护。责任追究。应急管理等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危险货物包装。装卸.押运,运输等操作规程和标准化作业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运输单位应当对本单位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法制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开展危险货物运输岗位技术培训应当制定培训大纲,设置培训课程 明确培训具体内容。学时和考试要求并及时修订和更新、危险货物运输培训课程及教材,资料应当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运输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 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记录应当保存36个月以上。第三十二条.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知悉自身在安全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掌握所运输危险货物的危险特性及其运输工具,包装物、容器的使用要求和出现危险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方法,第三十三条、运输单位应当经常性开展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要向所在地的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报告.第三十四条,运输单位在法定假日和传统节日等运输高峰期或者恶劣气象条件下 以及国家重大活动期间。应当采取安全应急管理措施,加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检查。确保运输安全.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对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等危险货物铁路运输实施管制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予以配合,第三十五条,运输单位应当针对本单位危险货物运输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和危害。制定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并与相应层级 相关部门预案衔接、应急预案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评审或者论证、公布.并至少每半年组织1次应急演练.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演练情况应当报送所在地的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运输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规定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建立应急值班制度,配备应急值班人员。第三十六条 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发生燃烧,爆炸,环境污染 中毒或者被盗。丢失,泄漏等情况 押运人员和现场有关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开展先期处置 运输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报告所在地的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及其他有关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第三十七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实时掌握本单位危险货物运输状况。并按要求向所在地的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报告危险货物运量.办理站点、设施设备 安全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