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一般程序第十四条。科技伦理审查会议由主任委员或其指定的副主任委员主持,到会委员应不少于5人,且应包括第七条所列的不同类别的委员,根据审查需要.会议可要求申请人到会阐述方案或者就特定问题进行说明,可邀请相关领域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的顾问专家等提供咨询意见,顾问专家不参与会议表决。会议采用视频方式的、应符合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对视频会议适用条件、会议规则等的有关制度要求,第十五条,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应按照以下重点内容和标准开展审查 一,拟开展的科技活动应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科技伦理原则.参与科技活动的科技人员资质 研究基础及设施条件等符合相关要求、二,拟开展的科技活动具有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其研究目标的实现对增进人类福祉,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科技活动的风险受益合理.伦理风险控制方案及应急预案科学恰当 具有可操作性 三,涉及以人为研究参与者的科技活动 所制定的招募方案公平合理 生物样本的收集。储存.使用及处置合法合规 个人隐私数据,生物特征信息等信息处理符合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规定 对研究参与者的补偿,损伤治疗或赔偿等合法权益的保障方案合理、对脆弱人群给予特殊保护 所提供的知情同意书内容完整,风险告知客观充分.表述清晰易懂、获取个人知情同意的方式和过程合规恰当,四,涉及实验动物的科技活动。使用实验动物符合替代,减少.优化原则.实验动物的来源合法合理.饲养,使用 处置等技术操作要求符合动物福利标准 对从业人员和公共环境安全等的保障措施得当.五,涉及数据和算法的科技活动、数据的收集 存储,加工。使用等处理活动以及研究开发数据新技术等符合国家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有关规定,数据安全风险监测及应急处理方案得当,算法,模型和系统的设计。实现 应用等遵守公平、公正,透明 可靠,可控等原则.符合国家有关要求,伦理风险评估审核和应急处置方案合理。用户权益保护措施全面得当,六,所制定的利益冲突申明和管理方案合理,七.科技伦理,审查 委员会认为需要审查的其他内容。第十六条。科技伦理 审查.委员会对审查的科技活动,可作出批准。修改后批准。修改后再审或不予批准等决定,修改后批准或修改后再审的 应提出修改建议,明确修改要求、不予批准的。应说明理由,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作出的审查决定,应经到会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第十七条 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一般应在申请受理后的3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 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并明确延长时限。审查决定应及时送达申请人 第十八条,申请人对审查决定有异议的,可向作出决定的科技伦理 审查。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关支撑材料、申诉理由充分的 科技伦理,审查 委员会应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作出审查决定,第十九条 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应对审查批准的科技活动开展伦理跟踪审查,必要时可作出暂停或终止科技活动等决定、跟踪审查间隔一般不超过12个月 跟踪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 科技活动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及调整情况,二、科技伦理风险防控措施执行情况,三,科技伦理风险的潜在变化及可能影响研究参与者权益和安全等情况 四.其他需要跟踪审查的内容。根据跟踪审查需要、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可以要求科技活动负责人提交相关材料,第二十条 因科技活动实施方案调整 外部环境变化等可能导致科技伦理风险发生变化的 科技活动负责人应及时向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报告,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应对风险受益情况进行评估 提出继续实施,暂停实施等意见、必要时,重新开展伦理审查、第二十一条、多个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活动的,牵头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技伦理审查协作与结果互认机制,加强科技伦理审查的协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