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区间横向补偿第十四条、国家鼓励.指导 推动生态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等方式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根据生态保护实际需要 上级人民政府可以组织。协调下级人民政府之间开展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第十五条,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针对下列区域开展.一,江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 干支流所在区域,二,重要生态环境要素所在区域以及其他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三 重大引调水工程水源地以及沿线保护区,四。其他按照协议开展生态保护补偿的区域、第十六条,对在生态功能特别重要的跨省。自治区 直辖市和跨自治州,设区的市重点区域开展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可以给予引导支持、对开展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取得显著成效的.国务院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可以在规划、资金,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第十七条。开展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签订书面协议。以下称补偿协议 明确下列事项、一 补偿的具体范围,二,生态保护预期目标及其监测、评判指标 三.生态保护地区的生态保护责任,四、补偿方式以及落实补偿的相关安排,五,协议期限,六 违反协议的处理 七 其他事项。确定补偿协议的内容、应当综合考虑生态保护现状.生态保护成本、生态保护成效以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生态保护地区获得的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应当用于本地区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等。需要直接补偿给单位和个人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补偿.不得截留.占用 挪用或者拖欠。第十八条、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严格履行所签订的补偿协议.生态保护地区应当按照协议落实生态保护措施.生态受益地区应当按照约定积极主动履行补偿责任,因补偿协议履行产生争议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必要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可以作出决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执行、第十九条,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补偿协议期限届满后。根据实际需要续签补偿协议,续签补偿协议时可以对有关事项重新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