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态保护修复第十八条.国家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系统治理,第十九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加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对依法设立的国家公园进行系统保护和分区分类管理 科学采取禁牧封育等措施、加大退化草原,退化湿地.沙化土地治理和水土流失防治的力度.综合整治重度退化土地。严格禁止破坏生态功能或者不符合差别化管控要求的各类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第二十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青藏高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青藏高原雪山冰川冻土保护制度,加强对雪山冰川冻土的监测预警和系统保护 青藏高原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大型冰帽冰川、小规模冰川群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对重要雪山冰川实施封禁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人为扰动、青藏高原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划定冻土区保护范围。加强对多年冻土区和中深季节冻土区的保护,严格控制多年冻土区资源开发。严格审批多年冻土区城镇规划和交通、管线,输变电等重大工程项目,青藏高原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展雪山冰川冻土与周边生态系统的协同保护,维持有利于雪山冰川冻土保护的自然生态环境,第二十一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青藏高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青藏高原江河.湖泊管理和保护制度、完善河湖长制.加大对长江.黄河、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怒江等重点河流和青海湖 扎陵湖,鄂陵湖 色林错,纳木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等重点湖泊的保护力度。青藏高原河道,湖泊管理范围由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科学划定并公布,禁止违法利用,占用青藏高原河道 湖泊水域和岸线、第二十二条 青藏高原水资源开发利用.应当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坚持科学开发,合理利用,统筹各类用水需求 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利益。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保障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第二十三条,国家严格保护青藏高原大江大河源头等重要生态区位的天然草原、依法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发挥最基本 最重要作用的草原划为基本草原 青藏高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青藏高原草原保护 对基本草原实施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确保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国家加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生态保护修复 青藏高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优化草原围栏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草原原生植被,科学推进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工作,实施黑土滩等退化草原综合治理 第二十四条、青藏高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统筹协调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定期核定草原载畜量。落实草畜平衡,科学划定禁牧区,防止超载过牧,对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的草原和生态脆弱区的草原.实行禁牧.休牧制度.草原承包经营者应当合理利用草原,不得超过核定的草原载畜量。采取种植和储备饲草饲料 增加饲草饲料供应量,调剂处理牲畜。优化畜群结构等措施、保持草畜平衡。第二十五条,国家全面加强青藏高原天然林保护、严格限制采伐天然林,加强原生地带性植被保护。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健全重要流域防护林体系,国务院和青藏高原省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在青藏高原重要生态区、生态状况脆弱区划定公益林.实施严格管理。青藏高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科学实施国土绿化、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乔灌草植被、优先使用乡土树种草种.提升绿化质量 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草原火灾防范.第二十六条 国家加强青藏高原湿地保护修复。增强湿地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提升湿地固碳能力,青藏高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协调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目标的要求.优化湿地保护空间布局。强化江河源头 上中游和泥炭沼泽湿地整体保护,对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的湿地进行综合整治和修复、禁止在星宿海 扎陵湖、鄂陵湖、若尔盖等泥炭沼泽湿地开采泥炭,禁止开、围,垦 排干自然湿地等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行为,第二十七条,青藏高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耕地基础地力,增强耕地生态功能,保护和改善耕地生态环境,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采取养用结合、盐碱地改良 生态循环 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式。科学利用耕地 推广使用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技术、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用。科学处置农用薄膜、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第二十八条.国务院林业草原.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青藏高原省级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开展野生动植物物种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实施保护措施的意见.完善相关名录制度、加强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 迁徙洄游通道和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 对野牦牛。藏羚 普氏原羚、雪豹,大熊猫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黑颈鹤,川陕哲罗鲑,骨唇黄河鱼 黑斑原鮡.扁吻鱼,尖裸鲤和大花红景天,西藏杓兰 雪兔子等青藏高原珍贵濒危或者特有野生动植物物种实行重点保护,国家支持开展野生动物救护繁育野化基地以及植物园.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强对青藏高原珍贵濒危或者特有野生动植物物种的救护和迁地保护.青藏高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开展野生动物致害综合防控。对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牲畜,农作物或者其他财产损失的 依法给予补偿。第二十九条,国家加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防止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青藏高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完善生态廊道,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第三十条,青藏高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当采取荒漠化土地封禁保护、植被保护与恢复等措施 加强荒漠生态保护与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第三十一条、青藏高原省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封禁抚育,轮封轮牧 移民搬迁等措施.实施高原山地以及农田风沙地带 河岸地带。生态防护带等重点治理工程、提升水土保持功能.第三十二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青藏高原省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三江源 祁连山黑河流域,金沙江和岷江上游.雅鲁藏布江以及金沙江,澜沧江 怒江三江并流地区等重要江河源头区和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治理区 人口相对密集高原河谷区的水土流失防治。禁止在青藏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区域开展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确因国家发展战略和国计民生需要建设的,应当经科学论证,并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严格控制扰动范围,第三十三条。在青藏高原设立探矿权、采矿权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要求,依法禁止在长江 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怒江等江河源头自然保护地内从事不符合生态保护管控要求的采砂、采矿活动,在青藏高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应当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 设备和产品,选择环保。安全的勘探。开采技术和方法.避免或者减少对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在生态环境敏感区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应当符合相关管控要求.采取避让,减缓和及时修复重建等保护措施,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第三十四条.青藏高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采取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土地复垦.恢复植被,防治污染等措施.加快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加强对在建和运行中矿山的监督管理.督促采矿权人依法履行矿山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责任、在青藏高原开采矿产资源应当科学编制矿产资源开采方案和矿区生态修复方案。新建矿山应当严格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生产矿山应当实施绿色化升级改造、加强尾矿库运行管理,防范和化解环境和安全风险。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