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河道规划和建设.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河道水系,水域状况等基础调查工作.建立和完善河道档案,加强河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第九条。省内河道划分为省级.设区的市级.以下简称市级 县级.乡级河道。钱塘江。东西苕溪,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的干流及其重要支流和京杭运河浙江境内段为省级河道、具体河段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布。市级河道由设区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划定意见.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公布,县级河道由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划定意见,报设区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公布.乡级河道由县 市,区 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布,公布的河道名录.应当包括河道名称。起止点,河道长度以及水域面积,主要功能等内容。第十条,河道建设、清淤疏浚、岸线、水域保护等河道专业规划,是河道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的依据,编制河道专业规划应当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并与航道,渔业等规划相衔接。第十一条,省级河道的专业规划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征求省相关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其中.起止点在同一设区的市范围内的省级河道的专业规划、省人民政府可以决定按照市级河道专业规划编制和批准 市级河道的专业规划由河道所在地设区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征求相关部门和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和乡级河道的专业规划由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征求相关部门和设区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河道专业规划的修改应当由原批准机关批准,第十二条,编制和修改城乡规划 应当注重规划区内原有河道的规划保护和新河道的规划建设,注重发挥河道在防洪排涝。涵养水土.美化环境、保护生态、传承历史等方面的功能,城市新区和各类开发区的建设涉及河道水域的,应当符合水域保护规划。确需改变水域保护规划占用河道水域的 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权限修改水域保护规划,第十三条。河道建设应当服从河道建设规划、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防洪。通航等标准以及其他有关技术要求,保障堤防安全,注重河道水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改善河道的防洪.灌溉,航运等综合功能,兼顾上下游,左右岸。保持河势稳定.维持河道的自然形态。不得任意截弯取直.不得任意改变河道岸线.不得填堵.缩窄河道、河道建设包括开挖河道.拓宽河面。修堤护岸,筑堰建闸等建设工程.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河道建设规划。编制河道建设年度计划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河道建设年度计划应当明确建设项目的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实施主体.建设期限和资金筹措等相关内容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利.航道 市政工程等建设计划,项目的协调、整合利用各项建设资金、统筹兼顾水利 航道。市政.水土保持等功能 提高建设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河道同时属于五级以上限制性航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河道建设规划 河道建设年度计划和航道规划,航道建设计划.组织水行政 交通运输等部门按照相应技术规范要求实施河道.航道的建设,第十六条,河道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按照.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加强河道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生产安全、第十七条,河道建设用地应当列入当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根据河道建设规划需要拓宽河道,新增建设用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国土资源 城乡规划等部门划定河道规划保留区,河道规划保留区内不得从事与防洪抗旱和河道建设无关的工程项目建设.特殊情况下确需建设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选址方案时应当事先征求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