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九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依法对道路运输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相关经营者应当接受并配合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第六十条,道路运输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应当在经营许可证,车辆营运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延续申请 期限届满未提出延续申请,经公告后仍不提出延续申请的、由原许可机关注销经营许可证,车辆营运证 第六十一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执行检查任务时。应当持有效执法证件.按照规定着装.佩戴标志。文明执法 道路运输监督检查专用车辆,应当设置统一,便于识别的道路运输稽查标志和示警灯,第六十二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监督检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重点在道路运输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场所。客货集散地.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服务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检查站.依法对道路运输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活动实施监督检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公路路口进行监督检查时、不得拦截正常行驶的道路运输车辆,但拦截已发现有违法经营行为嫌疑的车辆或者被举报有违法经营行为嫌疑的车辆除外.第六十三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实施道路运输监督检查过程中,对没有车辆营运证又无法当场提供其他有效证件的经营车辆,可以予以扣押,但对其中客运公共汽车。客运出租汽车.应当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予以扣押,法律 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车辆扣押机关应当对车载乘客改乘其他车辆提供帮助.所需费用由经营者承担 车载的鲜活物品或者易腐烂。易变质物品.由车辆当事人自行及时处理 车辆扣押机关应当给予必要协助,对车辆依法解除扣押后,车辆扣押机关应当通知当事人限期领取车辆,当事人逾期不领取的,逾期之日起的车辆保管费用由当事人承担。经再次通知限期领取 当事人逾期超过六十日仍不领取的,车辆扣押机关可以依法处理该车辆,第六十四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公开办事和举报投诉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并确保举报投诉电话有人负责接听。对当事人的举报投诉应当受理,并在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答复和处理.第六十五条 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道路运输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服务质量和信用考核制度。提高和促进道路运输业的服务质量和信用建设。第六十六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收集。统计 公布道路运输经营和管理等相关信息,建立道路运输公共服务信息系统 为公众和相关经营者提供必要、方便的信息服务,道路运输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统计部门报送相关统计资料和信息,统计资料和信息应当保证真实,准确 完整。不得漏报.瞒报.第六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安全生产、国土资源。气象等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做好雾霾、台风,冰雪等极端天气情况下的道路运输安全预报,预警.预防,共同做好道路运输安全工作 防止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第六十八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营运车辆违法行为处理以及交通事故处置联动机制、营运车辆驾驶人员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撤销机动车驾驶许可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原许可机关应当相应吊销其从业资格证、第六十九条。道路运输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应当建立安全管理档案和安全情况报告制度,按照规定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告道路运输安全情况.发生有人员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的。事故车辆的经营者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有关部门和车籍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告。不得瞒报,谎报.漏报或者迟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报告本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上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