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国家机关保护 第五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相关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和建设适宜未成年人的文化 体育,科技等活动场所、保障公益性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和日常运营资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适合未成年人活动的文化。体育 科普等场所和设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损坏、出租,转让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因城市建设,旧城改造 住宅新区建设确需占用的、原则上根据规划新建不低于原标准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各类社区建设应当配套新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第五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办好托儿所。幼儿园.支持并监督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兴办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和培训幼儿园、托儿所的保教人员。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第五十四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 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并督促检查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工作、省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省教育行政部门将编制的小学,中学法律教学内容等纳入中 小学生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教育中 第五十五条,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救助管理站等救助保护机构.依法承担救助保护和临时监护职责,第五十六条 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文化产品的监督管理。依法严厉查处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产品.第五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设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和设施.定时向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服务.公安。文化、新闻出版,通信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信息内容以及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的监督管理。对不良信息内容进行屏蔽。防止未成年人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通过互联网接触不良信息,公安,文化等主管部门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游艺娱乐场所等未成年人禁入或者限入的活动场所建立健全视频监管系统和专人巡查制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登记管理。依法确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市场主体资格.查处取缔非法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无照经营活动 第五十八条、卫生部门和学校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卫生保健,健康教育和营养指导,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 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卫生部门应当做好对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幼儿园.托儿所卫生保健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第五十九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和城市管理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查处生产销售有害未成年人安全和健康的食品 药品.玩具和游乐设施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学校餐饮.建筑物构筑物装饰装修.设备设施和学校周边提供餐饮服务.销售食品、文具.玩具等市场的监督管理,第六十条,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水 大气 噪音 固体废弃物,放射性物质等污染源进行重点整治、第六十一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依法申请专利的.应当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依法减免有关费用。第六十二条.公安,交通等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学校。幼儿园和托儿所周边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在门口以及其他未成年人集中出入的交通道口。设置明显的禁停,警示、让行、限速标志和必要的交通安全保护设施,适当延长行人通过时间.公安机关应当把学校.幼儿园和托儿所周边地区作为重点治安巡逻、监控区域,建设周边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治安隐患.预防、制止侵害未成年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应当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救助管理站设立警务室或者报警点、协助管理.教育流浪未成年人,第六十三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依法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件,严厉打击贩卖、盗抢 伤害婴幼儿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