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统计监督检查。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监察机关对下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执行本条例的情况实施监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统计工作需要 可以对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统计工作进行巡查,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其组织的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统计数据进行稽查核实、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设置统计检查机构,配备监督检查人员.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监督检查工作,第二十九条 统计监督检查人员由省统计局组织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统计检查证,方能从事统计监督检查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未出示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检查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及有关材料、在检查期内必要时可以按照程序登记保存有关的统计资料,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 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统计检查机构或者统计检查员的工作,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证明材料,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损统计资料、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权向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在接到统计检查查询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应当作出书面答复。逾期不答复的视为拒报。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查处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违法案件,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可以直接查处下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管辖范围内的统计违法案件。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统计违法案件,由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违法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人民政府的统计违法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成其统计机构查处或者组织专门力量查处.第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立案查处的重大统计违法案件。在立案的同时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 处理结案后、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报送处理结果,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权纠正下级人民政府统计违法案件的不适当的处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