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道路交通安全职责。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机制 统筹解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有关事宜.建立并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和道路交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范围。定期组织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评价,第八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实施车辆登记和驾驶人考核,发证管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查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按规定公开各类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相关服务工作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 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对公路营运载客汽车.剧毒化学品 易燃易爆品运输车和校车等涉及公共安全,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机动车驾驶人、及发生人身伤亡交通事故负有同等以上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机动车驾驶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 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第九条,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实施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登记和拖拉机驾驶人考核、发证管理,加强对拖拉机驾驶人培训学校的资格管理和拖拉机驾驶人的安全教育。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履行相关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一,交通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实施对从事道路客运.货运,机动车维修。机动车驾驶人培训的单位 个人的资格管理和道路运输站,场,的行业管理。负责公路、桥梁 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维护的监督管理,二、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实施城市道路。桥梁、停车场和道路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负责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 以及除交通信号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以外的交通安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公交线路.站点及停车场 三、安全生产监督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综合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职责,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四.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依法定期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检测设备进行检定。五。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公众提供可能影响交通安全的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等信息,六、卫生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交通事故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交通事故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七、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内容.并督促学校落实学生在校期间的交通安全措施.八.新闻。出版、广播 电视等单位应当加强对公众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发布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和信息 省人民政府财政和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核定道路清障施救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并依法加强监督,第十一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交通安全责任制 履行下列交通安全义务,一。制定、落实本单位机动车使用.保养、维护和安全检查等制度。二,教育本单位机动车驾驶人及其他人员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三,雇用机动车驾驶人的,应当对其驾驶证和身份证进行登记、四.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第十二条,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 使用经检定合格的检测设备.按照规定项目和方法检验机动车。并建立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档案 第十三条。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教学大纲进行驾驶培训、不得减少培训内容或者降低培训标准 第十四条。机动车维修单位.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承修.回收登记制度,发现有交通事故逃逸,改装 拼装嫌疑的车辆、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第十五条,专业道路运输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机动车驾驶人的安全行车教育、建立车辆登记 使用,维修制度,健全车辆安全。技术档案,及时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客运站经营者应当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检查。防止乘客携带危险物品进站上车,防止客车超员及人货混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