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预防和控制,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需要、依法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在本省或者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对新购置机动车提前执行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排放标准。提前执行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排放标准的、省人民政府。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提前向社会发布公告。公布实施时间,区域,并采取措施保障供应相匹配的车用燃油、第八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动车制造企业应当将机动车排气污染指标纳入产品质量管理、保证机动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并在产品说明书中标明机动车达到的排放标准 本省行政区域内销售的机动车应当达到本行政区域执行的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排放标准 车型符合国家机动车排放型式核准目录.第九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未达到本行政区域执行的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新购置机动车.不予办理注册登记、申请机动车由省外迁入本省.或者在本省跨设区的市迁移的 所交验的机动车应当符合迁入地执行的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排放标准。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推广新能源机动车、支持公共交通,环境卫生等行业用车和公务用车率先使用新能源机动车。规范机动车油改气。第十一条,在用机动车经修理和调整或者采用控制技术后,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仍不符合国家标准对在用车有关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强制报废、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收缴.强制报废 第十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鼓励机动车所有人自愿提前报废老旧机动车、鼓励自愿提前报废老旧机动车的范围和办法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 提前报废老旧机动车的,其所有人可以获得补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提前报废老旧机动车的补贴,第十三条,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限制市区摩托车的保有量,采取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的措施 应当公开征求公众的意见,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并在实施三十日以前向社会公告.第十四条、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规划.推广智能交通管理,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强行人,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引导公众绿色出行、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第十五条。本省对在用机动车实行环保标志分类管理、环保标志分为绿色环保标志和黄色环保标志,环保标志应当粘贴在机动车驾驶室前窗。禁止伪造 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环保标志、禁止使用其他车辆的环保标志.第十六条.设区的市 县,市 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规划和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划等要求、确定禁止黄色环保标志机动车行驶的区域,时段。设置禁止行驶标志和环保标志自动识别系统、采取前款规定的交通管理措施的,应当公开征求公众的意见,在实施三十日以前向社会公告,第十七条,在用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定期维护和保养机动车,使其排气污染符合规定排放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拆除,闲置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装置 机动车不得排放黑烟等明显可视污染物,第十八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销售的车用燃油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并与本行政区域执行的机动车排放标准相匹配。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推广使用低硫燃油,省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协调清洁能源和低硫燃油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