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第二十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近期建设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城乡规划,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近期建设规划应当以城市总体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近期控制,引导城市发展的原则 措施以及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第二十一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近期建设规划组织编制规划年度实施计划 报市人民政府批准,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应当与年度投资计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相衔接、明确规划年度实施的主要内容 统筹安排重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的建设、第二十二条 区、县人民政府或者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重点地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导则 指导建设、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应当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应当报市人民政府进行审查.第二十三条。本市依法实行规划许可制度 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应当符合城乡规划。依法取得规划许可 规划许可证件包括选址意见书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相应的临时规划许可证.城镇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许可内容进行建设、农村建设项目应当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许可内容进行建设。第二十四条 依法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者个人,可以持土地使用证或者相关权属证明文件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了解规划条件.现状用地性质与土地使用证或者相关权属证明文件登记的用途以及规划用地性质相符的。可以按照自有用地申请建设,依法拥有土地使用权但不符合第一款规定情形,申请进行建设的,应当按照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和建设主体资质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规划条件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者村庄规划提出、并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规划管理有关技术规定.第二十六条 城镇居住建设项目的规划条件应当明确同步建设的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及其具体建设时序,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内容或者划拨土地的依据、城镇居住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划拨文件的规定同步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根据规划条件委托编制用地权属范围内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后,可以申请规划审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申请提供规划技术审查意见以及规划信息咨询等技术服务 第二十八条,重大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建设工程扩大初步设计方案,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重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扩大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第二十九条。设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承担设计任务。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依据法律 法规。规章。规划条件。国家和本市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编制,建设工程施工图应当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批准内容,第三十条.建设工程沿道路。铁路.轨道交通,河道、绿化带等公共用地安排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代征上述公共用地。第三十一条 本市土地储备机构在实施土地储备前,应当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了解相关用地的规划条件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出书面规划条件,作为实施土地储备授权批准文件的组成部分。承担土地储备任务的单位应当持土地储备授权批准文件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相关规划许可.第三十二条,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 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持以下材料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一、包含项目性质,建设规模、选址意向等情况说明的选址申请书,二.证明该建设项目属于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 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相关文件,三,有关部门同意申请单位作为项目建设主体的批准文件。四,标绘有拟建项目用地范围的规定比例尺地形图,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不需要申请选址意见书。第三十三条。建设项目选址应当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合理。集中布局。因安全 保密.环保,卫生等原因需要与其他建设工程保持一定距离的。可以进行独立选址,在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选址应当符合国有土地供应的相关规定 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因节约土地、功能需要等原因,可以结合规划道路,河道。绿化等公共用地进行安排。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确需结合规划道路 河道、绿化等公共用地进行安排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第三十四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选址意见书后2年内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期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期限届满30日前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延续1次,期限不得超过2年。未获得延续批准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选址意见书失效,第三十五条 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选址意见书、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三,测绘单位按照规划要求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成果和依成果绘制的规定比例尺地形图。四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第三十六条.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出让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规划条件,规划条件应当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第三十七条、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一、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三 测绘单位按照规划要求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成果,和依成果绘制的规定比例尺地形图。四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第三十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2年内取得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用地文件,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期限届满30日前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延续1次、期限不得超过2年。未获得延续批准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取得批准用地文件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失效.第三十九条、建设单位进行城镇建设工程建设的.应当持以下材料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一,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二 建设项目批准。核准 备案文件或者相关文件,三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材料、重大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应当提交经过审查的建设工程扩大初步设计方案。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修建性详细规划。四 法律.法规 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城镇居民个人申请进行建设的、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执行,第四十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2年内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期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期限届满30日前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延续1次。期限不得超过2年、未获得延续批准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失效,第四十一条.在规划农村地区.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村民集中住宅建设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在规划农村地区,村民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村民住宅建设.可以实行规划许可管理、规划许可管理应当依据村庄规划进行 管理应当与服务相结合。并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 公益事业建设和村民住宅建设的,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 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第四十二条.在规划村庄以外的现状村庄 在规划实施前确需进行建设的 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发展进程和规划实施的需要核发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第四十三条 城镇建设项目因施工或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需要临时占用土地或建设临时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不超过2年,期满需要延续的。经批准期限不得超过1年 因城乡建设需要或者临时使用期届满的。建设单位应当无条件拆除临时建设工程及设施 为建设主体工程申请的临时建设工程.应当在主体工程申请规划核验之前拆除,第四十四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许可内容进行核验、未经规划核验或者经规划核验不符合规划许可内容的 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产权登记机关不予办理产权登记手续、涉及违法建设的.按照法律和本条例有关规定处理、第四十五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6个月内,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城市建设档案馆移交齐全。准确的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竣工档案中应当附有测绘单位的测量报告,第四十六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规划许可证依据的建设项目批准文件被撤销 撤回.吊销或者土地使用权被收回的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注销相应的规划许可证。第四十七条.房屋权属证件记载的用途应当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确定的使用性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与房屋用途相关的行政许可证件应当与房屋权属证件记载的用途一致。需要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的,应当到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四十八条 有关机构在依法处置房屋、土地权益前应当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了解有关规划情况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