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第十条、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 一 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 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 内陆水域,森林 草原和荒漠,四、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 火山 温泉等自然遗迹。五,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第十一条,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外 其他具有典型意义或者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列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可以分级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二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由自然保护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并提出审批建议 报国务院批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由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县 自治县,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经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后 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并提出审批建议.报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跨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由有关行政区域的人民政府协商一致后提出申请 并按照前两款规定的程序审批、建立海上自然保护区,须经国务院批准 第十三条 申请建立自然保护区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报建立自然保护区申报书、第十四条、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由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确定 并标明区界,予以公告、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应当兼顾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和适度性,以及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第十五条、自然保护区的撤销及其性质。范围、界线的调整或者改变.应当经原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自然保护区的界标、第十六条,自然保护区按照下列方法命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地名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地名加.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有特殊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可以在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地名后加特殊保护对象的名称 第十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在对全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拟订国家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经国务院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或者该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规划。按照规定的程序纳入国家的,地方的或者部门的投资计划,并组织实施。第十八条、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批准外 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 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原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外围保护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