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疫苗上市后管理。第五十七条,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建立健全疫苗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并实施疫苗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开展疫苗上市后研究、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进行进一步确证,对批准疫苗注册申请时提出进一步研究要求的疫苗。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研究 逾期未完成研究或者不能证明其获益大于风险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处理.直至注销该疫苗的药品注册证书 第五十八条、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对疫苗进行质量跟踪分析、持续提升质量控制标准、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工艺稳定性 生产工艺,生产场地、关键设备等发生变更的.应当进行评估,验证.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变更管理的规定备案或者报告,变更可能影响疫苗安全性 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应当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第五十九条 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根据疫苗上市后研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情况持续更新说明书、标签。并按照规定申请核准或者备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及时公布更新后的疫苗说明书 标签内容。第六十条,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建立疫苗质量回顾分析和风险报告制度、每年将疫苗生产流通.上市后研究、风险管理等情况按照规定如实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第六十一条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责令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开展上市后评价或者直接组织开展上市后评价、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严重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体健康的疫苗,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注销该疫苗的药品注册证书,第六十二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疾病预防,控制需要和疫苗行业发展情况,组织对疫苗品种开展上市后评价、发现该疫苗品种的产品设计 生产工艺,安全性.有效性或者质量可控性明显劣于预防 控制同种疾病的其他疫苗品种的、应当注销该品种所有疫苗的药品注册证书并废止相应的国家药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