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征兵准备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应当适时调整充实工作人员 开展征兵业务培训。根据需要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征兵辅助工作 第十一条.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兵役机关应当适时发布兵役登记公告、组织机关 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对本单位和本行政区域当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进行初次兵役登记。对参加过初次兵役登记的适龄男性公民进行信息核验更新、公民初次兵役登记由其户籍所在地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兵役机关负责。可以采取网络登记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到兵役登记站 点.现场登记,本人因身体等特殊原因不能自主完成登记的 可以委托其亲属代为登记、户籍所在地乡.民族乡 镇的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应当予以协助。第十二条、县.自治县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兵役机关对经过初次兵役登记的男性公民,依法确定应服兵役。免服兵役或者不得服兵役,在公民兵役登记信息中注明,并出具兵役登记凭证.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为兵役机关核实公民兵役登记信息提供协助 根据军队需要,可以按照规定征集女性公民服现役.第十三条。依照法律规定应服兵役的公民,经初步审查具备下列征集条件的.为应征公民、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二,热爱国防和军队,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三、符合法律规定的征集年龄.四 具有履行军队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和文化程度等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四条,应征公民缓征。不征集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第十五条 应征公民应当在户籍所在地应征,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 符合规定条件的 可以在经常居住地应征.应征公民为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在校生.应届毕业生的,可以在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者学校所在地应征,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卫生健康、教育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应征公民的思想政治,健康状况和文化程度等信息进行初步核查。应征公民根据乡 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人民武装部、以下统称基层人民武装部 或者普通高等学校负责征兵工作的机构的通知,在规定时限内 自行到全国范围内任一指定的医疗机构参加初步体检,初步体检结果在全国范围内互认,第十七条、基层人民武装部和普通高等学校负责征兵工作的机构选定初步核查、初步体检合格且思想政治好.身体素质强、文化程度高的应征公民为当年预定征集的对象,并通知本人.县 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兵役机关和基层人民武装部,普通高等学校负责征兵工作的机构应当加强对预定征集的应征公民的管理,教育和考察。了解掌握基本情况.预定征集的应征公民应当保持与所在地基层人民武装部或者普通高等学校负责征兵工作的机构的联系,并根据县 自治县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兵役机关的通知按时应征.预定征集的应征公民所在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督促其按时应征.并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