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第四十四条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 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的原则、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第四十五条。人民法院审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应当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依法组成少年法庭进行 对于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刑事案件 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 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 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第四十六条、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未成年犯在被执行刑罚期间。执行机关应当加强对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对未成年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第四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 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对因不满十六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或者被判处非监禁刑罚,被判处刑罚宣告缓刑 被假释的未成年人。应当采取有效的帮教措施 协助司法机关做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挽救工作,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可以聘请思想品德优秀,作风正派。热心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离退休人员或其他人员协助做好对前款规定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第四十八条,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