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营业性演出规范,第十三条 文艺表演团体 个体演员可以自行举办营业性演出、也可以参加营业性组台演出。营业性组台演出应当由演出经纪机构举办,但是、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可以在本单位经营的场所内举办营业性组台演出,演出经纪机构可以从事营业性演出的居间,代理,行纪活动、个体演出经纪人只能从事营业性演出的居间 代理活动 第十四条、举办营业性演出、应当向演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发给批准文件、对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不予批准 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第十五条,除演出经纪机构外.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举办外国的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地区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的营业性演出。但是 文艺表演团体自行举办营业性演出 可以邀请外国的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举办外国的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的营业性演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有与其举办的营业性演出相适应的资金,二 有2年以上举办营业性演出的经历,三.举办营业性演出前2年内无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记录。第十六条,举办外国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的营业性演出 在非歌舞娱乐场所进行的.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在歌舞娱乐场所进行的,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向演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举办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文艺表演团体 个人参加的营业性演出.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向演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举办台湾地区的文艺表演团体 个人参加的营业性演出,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 对符合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发给批准文件、对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不予批准、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第十七条。申请举办营业性演出.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演出名称 演出举办单位和参加演出的文艺表演团体 演员、二,演出时间,地点,场次。三.节目及其视听资料。申请举办营业性组台演出.还应当提交文艺表演团体,演员同意参加演出的书面函件、营业性演出需要变更申请材料所列事项的。应当分别依照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六条规定重新报批 第十八条,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提供演出场地。应当核验演出举办单位取得的批准文件、不得为未经批准的营业性演出提供演出场地 第十九条、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应当确保演出场所的建筑、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消防安全规范 定期检查消防安全设施状况、并及时维护 更新。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演出举办单位在演出场所进行营业性演出 应当核验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的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记录 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并与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就演出活动中突发安全事件的防范、处理等事项签订安全责任协议 第二十条、在公共场所举办营业性演出 演出举办单位应当依照有关安全 消防的法律 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制定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 演出场所应当配备应急广播、照明设施、在安全出入口设置明显标识、保证安全出入口畅通 需要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标准搭建舞台 看台,确保安全,第二十一条。审批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营业性演出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核验演出举办单位的下列文件.一,依法验收后取得的演出场所合格证明 二,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三,依法取得的安全。消防批准文件.第二十二条。演出场所容纳的观众数量应当报公安部门核准、观众区域与缓冲区域应当由公安部门划定,缓冲区域应当有明显标识,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按照公安部门核准的观众数量、划定的观众区域印制和出售门票 验票时.发现进入演出场所的观众达到核准数量仍有观众等待入场的,应当立即终止验票并同时向演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报告 发现观众持有观众区域以外的门票或者假票的.应当拒绝其入场并同时向演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报告。第二十三条。任何人不得携带传染病病原体和爆炸性 易燃性 放射性 腐蚀性等危险物质或者非法携带枪支,弹药 管制器具进入营业性演出现场.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公安部门的要求,配备安全检查设施 并对进入营业性演出现场的观众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观众不接受安全检查或者有前款禁止行为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有权拒绝其进入.第二十四条、演出举办单位应当组织人员落实营业性演出时的安全.消防措施,维护营业性演出现场秩序,演出举办单位和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发现营业性演出现场秩序混乱、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并同时向演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报告 第二十五条 演出举办单位不得以政府或者政府部门的名义举办营业性演出,营业性演出不得冠以 中国,中华,全国,国际,等字样.营业性演出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不得误导,欺骗公众。第二十六条,营业性演出不得有下列情形,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违反宗教政策的,四,扰乱社会秩序 破坏社会稳定的、五,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六,宣扬淫秽,色情,邪教。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七,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八,表演方式恐怖,残忍,摧残演员身心健康的.九、利用人体缺陷或者以展示人体变异等方式招徕观众的。十、法律 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第二十七条。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演出举办单位发现营业性演出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禁止情形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同时向演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报告,第二十八条、参加营业性演出的文艺表演团体 主要演员或者主要节目内容等发生变更的 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及时告知观众并说明理由、观众有权退票。演出过程中 除因不可抗力不能演出的外 演出举办单位不得中止或者停止演出。演员不得退出演出.第二十九条、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派专人对演出进行监督,防止假唱行为的发生。第三十条 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应当对其营业性演出的经营收入依法纳税,演出举办单位在支付演员。职员的演出报酬时应当依法履行税款代扣代缴义务 第三十一条,募捐义演的演出收入,除必要的成本开支外、必须全部交付受捐单位,演出举办单位,参加演出的文艺表演团体和演员.职员 不得获取经济利益、第三十二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变造.出租,出借或者买卖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批准文件或者营业执照。不得伪造,变造营业性演出门票或者倒卖伪造,变造的营业性演出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