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防止地表水污染 第二十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协商划定、协商不成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国务院水利、国土资源,卫生。建设等有关部门提出划定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其他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协商提出划定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协商不成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同级水利。国土资源,卫生.建设等有关部门提出划定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第二十一条。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国家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二级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国家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第二十二条,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保护,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超过国家规定的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第二十四条。利用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进行灌溉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用于灌溉的水质及灌溉后的土壤、农产品进行定期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第二十五条,在内河航行的船舶 应当配置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污设备。并持有船舶检验部门签发的合格证书。船舶无防污设备或者防污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应当限期达到规定的标准,第二十六条、在内河航行的船舶。必须持有海事管理机构规定的防污文书或者记录文书、在内河航行的150总吨以上的油轮和400总吨以上的非油轮,必须持有油类记录本 第二十七条。港口或者码头应当配备含油污水和垃圾的接收与处理设施,接收与处理设施由港口经营单位负责建设,管理和维护。在内河航行的船舶不得向水体排放废油、残油和垃圾,在内河航行的客运 旅游船舶 必须建立垃圾管理制度.第二十八条,在港口的船舶进行下列作业 必须事先向海事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一 冲洗载运有毒货物,有粉尘的散装货物的船舶甲板和舱室 二、排放压舱、洗舱和机舱污水以及其他残余物质,三 使用化学消油剂、第二十九条 船舶在港口或者码头装卸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腐蚀性 放射性货物时,船方和作业单位必须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污染水体、第三十条,船舶发生事故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强制打捞清除或者强制拖航,由此支付的费用由肇事船方承担,第三十一条,造船 修船,拆船。打捞船舶的单位 必须配备防污设备和器材、进行作业时。应当采取预防措施 防止油类.油性混合物和其他废弃物污染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