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产权登记与产权纠纷处理 第三十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以下简称产权登记,是国家对事业单位占有 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登记.依法确认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权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事业单位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经同级财政部门授权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授权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 并由财政部门或者授权部门核发,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以下简称 产权登记证。第三十二条,产权登记证。是国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享有所有权.单位享有占有,使用权的法律凭证.由财政部统一印制,事业单位办理法人年检。改制,资产处置和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事项时、应当出具、产权登记证、第三十三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单位名称.住所.负责人及成立时间、二,单位性质。主管部门 三,单位资产总额、国有资产总额、主要实物资产额及其使用状况、对外投资情况,四,其他需要登记的事项 第三十四条、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一。新设立的事业单位,办理占有产权登记,二 发生分立,合并 部分改制。以及隶属关系、单位名称 住所和单位负责人等产权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事业单位、办理变更产权登记。三。因依法撤销或者整体改制等原因被清算,注销的事业单位,办理注销产权登记、第三十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和变更产权登记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实行定期检查.第三十六条 事业单位与其他国有单位之间发生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的 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可以向同级或者共同上一级财政部门申请调解或者裁定。必要时报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处理,第三十七条。事业单位与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之间发生产权纠纷的.事业单位应当提出拟处理意见,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与对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依照司法程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