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污染源普查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 第八条 污染源普查的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第九条、污染源普查对象有义务接受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普查人员依法进行的调查,并如实反映情况 提供有关资料,按照要求填报污染源普查表、污染源普查对象不得迟报,虚报 瞒报和拒报普查数据.不得推诿.拒绝和阻挠调查.不得转移 隐匿、篡改,毁弃原材料消耗记录 生产记录、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记录 污染物排放监测记录以及其他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有关的原始资料,第十条。污染源普查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第十一条。工业污染源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基本登记信息,原材料消耗情况、产品生产情况,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和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情况等、农业污染源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农业生产规模,用水,排水情况,化肥、农药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秸秆等种植业剩余物处理情况以及养殖业污染物产生 治理情况等。生活污染源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从事第三产业的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治理情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城镇生活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量,生活用水量。排水量以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等.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设施基本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和废气的产生、处置以及利用情况等 第十二条,每次污染源普查的具体范围和内容,由国务院批准的普查方案确定。第十三条.污染源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必要时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污染源普查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