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井筒断面布置及支护3,1.并筒断面及布置3,1,1.斜井井筒断面应根据运输设备类型、下井设备外形最大尺寸 管路和电缆布置、人行道宽度,操作维修要求及通风量确定 3。1,2.井筒断面形状应根据井筒穿过的围岩性质 地压情况 井筒用途及服务年限等因素确定,3.1。3、采用串车 箕斗.卡轨车,齿轨车或胶套轮机车提升运输的井筒。井筒周边与提升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 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行侧从道床顶面起1,6m的铅垂高度内,必须留有0、8m。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为1,0m 以上的人行道、2。非人行侧的宽度不得小于0,3m。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为0.5m 3.提升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与井筒拱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 3m、4,采用双钩提升的井筒 两相对运行的提升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2m、矿车摘挂钩地点不得小于1.0m 3.1,4。采用带式输送机提升的井筒,应有可靠检修设施道及人行道、井筒周边与提升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 应符合下列规定,1,井筒内设检修道并靠井壁设人行道时.检修道提升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与带式输送机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4m,人行道的宽度、从道床顶面起1,6m的铅垂高度内、不得小于0.8m。2,井筒内设检修道并在其与带式输送机之间设人行道时,人行道的宽度不得小于0、8m.检修道提升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与井壁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3m、3.人行道兼作检修道时,从井筒底板面起1、6m的铅垂高度内.人行道的宽度不得小于1。0m,4 非人行侧的宽度不得小于0.5m 5,带式输送机与井筒拱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5m,6、采用带式输送机运送人员时 上部输送带至井筒顶部的垂距。在行驶段内不得小于1、0m 在上,下人员的20m区段内不得小于1,4m。其中上、下人平台部分不得小于1,8m、上、下输送带间的垂距不得小于1。0m。7。采用带式输送机运送人员的斜井井筒中,在上、下人员的地点应设有平台。上行带上,下人平台的长度不得小于5,0m.宽度不得小于0.8m、并应设有栏杆。3 1,5。采用单轨吊车提升运输的井筒,井筒周边与提升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行道的宽度 从井筒底板面起1、6m的铅垂高度内,不得小于1.0m,2,两相对运行的提升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8m,3。非人行侧提升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与井壁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85m 4 提升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与井筒拱部之间的距离 不得小于0,5m,5、单轨轨道顶面至井筒拱顶高度应取0。3m,0 5m,6、单轨轨道底面至提升运输设备顶面高度应取0,5m。7,提升运输设备距地面高度应取0 3m、0、5m 3,1.6。采用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的斜井井筒,吊椅中心与井筒一侧的距离不得小于0、7m,双向同时运送人员时钢丝绳间距不得小于0、8m、固定抱索器的钢丝绳间距不得小于1 0m。吊椅距底板的高度不得小于0、2m.在上.下人站处不得大于0,5m。3 1、7。同时布置带式输送机与架空乘人装置的斜井井筒,应符合下列规定,1,带式输送机与架空乘人器之间必须设置安全隔离防护装置、2,架空乘人装置的吊椅中心至隔离防护装置的距离不得小于0,7m、3 1 8 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的井筒。井筒周边与提升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行道的宽度,从井筒底板面起1.6m的铅垂高度内。不得小于1、0m,2,双车道布置时,两相对运行的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5m,3 非人行侧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与井壁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5m。4,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与井筒拱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5m。但运输液压支架时可不小于0。3m.3、1.9、斜井井筒兼作矿井主要进。回风通道时。其断面应按风速校验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串车提升的斜井井筒,只用于升降物料时 风速不得超过12m,s.兼作行人或安全出口时,风速不得超过8m,s.2 箕斗提升的斜井井筒兼作回风井时、风速不得超过8m.s,兼作进风井时。风速不得超过6m。s。3 带式输送机提升的斜井井筒兼作回风井时.风速不得超过6m s。兼作进风井时,风速不得超过4m,s.4。卡轨车、齿轨车 胶套轮机车或无轨胶轮车提升运输的斜井井筒 风速不得超过8m.s,5,无提升设备的斜井井筒、风速不得超过15m,s,兼作安全出口时.风速不得超过8m、s。6、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中 箕斗或带式输送机提升的斜井井筒不应兼作回风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