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水下电缆敷设6.6,1 水下电缆不应有接头,当整根电缆超过制造能力时 可采用软接头连接.6,6。2,水下电缆敷设路径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电缆宜敷设在河床稳定、流速较缓,岸边不易被冲刷。水底无岩礁和沉船等障碍物的水域.2。电缆不宜敷设在码头。渡口和水工构筑物附近.不宜敷设在疏浚挖泥区 规划筑港地带和拖网渔船活动区 无其他路径可供选择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6。6。3,相邻水下电缆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航道内。电缆间距不宜小于最高水位水深的2倍,引至岸边间距可适当缩小、2.在非通航的流速未超过1m。s的小河中,同回路单芯电缆间距不得小于0 5m 不同回路电缆间距不得小于5m 3,除上述情况外.应按流速。电缆埋深和埋设控制偏差等因素确定、6。6,4。水下电缆的敷设方法,敷设船只选择和施工组织设计.应按电缆敷设长度,外径 重量,水深,流速和河床地形等因素确定,6,6,5。水下电缆敷设时应采取助浮措施,不得使电缆在水底直接拖拉.如电缆装盘敷设时,电缆盘可根据水域条件.放置于路径一端的登陆点处,另一端布置牵引设备,电缆装盘置于船上敷设或电缆散装敷设时。敷缆方法应根据敷设船类型,尺度和动力装备,水域条件确定。可选择自航。牵引,移锚或拖航等,6 6.6,敷设船只应满足电缆施工路径自然条件和施工方法要求,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船舱的容积、甲板面积.船舶稳定性等应满足电缆长度,重量。弯曲半径 盘绕半径,退扭高度和作业场所的要求 2,敷,埋.设机具、通信、导航定位等设施配置和船舶动力应满足电缆施工需要.6。6,7 水下电缆敷设始端宜选择在登陆作业相对困难的一侧,6、6。8 水下电缆敷设应在小潮汛,憩流期间或枯水期进行 并应视线清晰、风力小于五级、6、6,9 敷设船上退扭架应保持适当的退扭高度.当电缆通过储缆仓,退扭架。溜槽,计米器,张力测定器、布缆机、入水槽等设施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电缆阻力、敷缆时,应监测电缆所受张力或入水角度满足产品技术文件要求,6。6。10。水下电缆敷设时,两侧陆上应按设计要求设立导标。敷设时应同步定位测量.并应及时纠正航线偏差.校核敷设长度.6、6、11 水下电缆末端登陆时,应将余缆全部浮托在水面上。余缆入水时应保持适当张力.水下电缆引至陆上时应装设锚定装置,陆上区段应采用穿管、槽盒。沟井等措施保护 其保护范围下端应置于最低水位1m以下、上端应高于最高洪水位.6,6 12,水下电缆不得悬浮于水中,在通航水道等防范外力损伤的水域 电缆应埋置于水底、并应稳固覆盖保护.浅水区埋深不宜小于0、5m 深水区埋深不宜小于2m、电缆线路穿过小河.小溪时,可采取穿管敷设、6 6.13,水下电缆两侧应按航标规范设置警告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