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运营管理第十六条,国际道路运输线路由起讫地,途经地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商确定、交通运输部及时向社会公布中国政府与有关国家政府确定的国际道路运输线路,第十七条,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的车辆应当按照规定的口岸通过、进入对方国家境内后 应当按照规定的线路运行。从事定期国际道路旅客运输的车辆、应当按照规定的行车路线,班次及停靠站点运行,第十八条。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的车辆在中国境内运输,应当具有本国的车辆登记牌照.登记证件、驾驶人员应当持有与其驾驶的车辆类别相符的本国或国际驾驶证件。第十九条,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的车辆应当标明本国的国际道路运输国籍识别标志,省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交通运输部规定的、国际道路运输国籍识别标志、式样,见附件5。详情请登录交通运输部网站。负责,国际道路运输国籍识别标志、的印制,发放,管理和监督使用,第二十条、进入我国境内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的外国运输车辆.应当符合我国有关运输车辆外廓尺寸 轴荷以及载质量的规定.我国与外国签署有关运输车辆外廓尺寸、轴荷以及载质量具体协议的,按协议执行 第二十一条.我国从事国际道路旅客运输的经营者、应当使用.国际道路旅客运输行车路单,见附件6,详情请登录交通运输部网站、我国从事国际道路货物运输的经营者.应当使用。国际道路货物运单,见附件7。详情请登录交通运输部网站,第二十二条,进入我国境内运载不可解体大型物件的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车辆超限的,应当遵守我国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的相关规定 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运输,第二十三条。进入我国境内运输危险货物的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遵守我国危险货物运输有关法律 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禁止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从事我国国内道路旅客和货物运输经营。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在我国境内应当在批准的站点上下旅客或者按照运输合同商定的地点装卸货物.运输车辆要按照我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指定的停靠站、场、停放,禁止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在我国境内自行承揽货物或者招揽旅客,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依法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常驻代表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活动。第二十五条。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车辆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经营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运输车辆维护和定期检测.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对所聘用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开展有关国际道路运输法规,外事规定.业务知识。操作规程的培训.第二十六条,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制定境外突发事件的道路运输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报告程序,应急指挥 应急车辆和设备的储备以及处置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七条 国际道路旅客运输的价格、按边境口岸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相关国家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签订的协议执行。没有协议的、按边境口岸所在地省级物价部门核定的运价执行。国际道路货物运输的价格 由国际道路货物运输的经营者自行确定,第二十八条 对进出我国境内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的外国运输车辆的费收,应当按照我国与相关国家政府签署的有关协定执行、